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网友投稿  2013-11-08  互联网

   1998年10月,中央召开十五届三中全会,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农村 改革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对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通过贯彻落实这 次会议的精神和部署,开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保证了农村顺利实现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值农村改革20周年。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得到大发展,占农村经济的比重超过了70%,农村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是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开始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同时,农村的社会事业和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社会明显进步。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的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不牢固,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 虽在总量上可以满足全社会的需求,但在品种、质量上仍然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教育、文化、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相比还显滞后。

   除此之外,当时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民负担加重。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突出。农产品丰富以后,过去靠增产、提价增加农民收入不行 了,必须调整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而调整结构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再加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即将进入尾声,大量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 竞争更加激烈。农民负担加重则是因为有些地方的农村政策落实出现问题。特别是稳定土地关系的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些地方落实得不好。农民很不满 意,干群关系紧张。

   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考察时提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央决定十五届三中全会集中讨论农业农村问题,在当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二)

   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评价了农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例如,必须承认 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必须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 形式;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必须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等。《决定》按照十 五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总体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二十世纪末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村的奋 斗目标,并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

   会议总结的基本经验的核心,遵循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确定农村经济政策的首要出发点,是充分发挥我国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江泽民在安徽考察时提出,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我们一切政策是否符合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就是要看这种政 策能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改革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坚持了这个正确的出发点。

   没有农民的积极性,一切就无从说起。而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做到两点,一是保障其民主权利,二是保障其物质利益。农村改革20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给了 农民自主权,使农民物质利益得到保障,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快速发展。这是最基本的一条经验,今后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和牢记。

   (三)

   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村,对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其中有一些重大决策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全局,起了基础性作用。

   一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于违背政策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费等错误做法,必须坚决纠正。在此后的许多年,我国的土地政策就稳定下来了。

   二是提出搞农村税费改革。逐步改革税费制度,加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立法。正是根据会议的决定,国务院成立农村税费改革三人工作小组,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后来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

   三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 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四是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要大干几年,把大江大河大湖的干堤建成高标准的防洪堤。1998年洪水造成了损失,中央下决心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当时国家不像现在有钱,却干了那么大一件事情,治理长江和黄河。

   五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央提出退耕还林的重要决策。调整森工企业的主营方向,变伐木为营林,有计划地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切实保护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植被。

   (四)

   十五届三中全会在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时,还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作出了科学的论断。

   一是关于家庭承包制。当时有争论认为现代农业不要搞家庭承包经营。会议明确了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使农户获得充分的经营 自主权,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可以使农户根据市场、气候、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作出决策,保证生产顺利 进行。

   此外,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不能把它与集体统一经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二是关于农村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明确,必须大胆探索农村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断完善农村的所有制结构。农村改革实质上就是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 系。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了会议精神指引,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农民 的就业渠道拓宽,农村市场空前活跃起来。

   三是提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任务。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四是关于农业产业化。《决定》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

   通过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和会议通过的决定,开创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保证了农业农村经济顺利实现了跨世纪的发展目标。

   (作者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11-08/6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