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旱涝交织 考验农业抗灾能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9-10  互联网

 

  编者按:这个夏天不平静,南方高温炙烤,北方洪涝成灾,都考验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背景下,旱涝交织对秋粮的影响有多大?各地如何应对、抵御自然灾害?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怎样提升?本版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

  ⒈ 综合措施抗风险

  水库泄洪发挥大作用,“快”字当头排水排涝,争取田间作物应保尽保

  面对几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对提升抗灾能力发挥了大作用。如嫩江上游的尼尔基水库,从7月末开始,尼尔基水库开始开闸泄洪。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经尼尔基水库拦洪调蓄后,嫩江上游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削减至嫩江中下游、松花江干流仅为超过10年一遇的一般洪水。

  在防汛形势严峻的黑龙江省逊克县干岔子乡东升村,记者看到坝外的洪水高出坝内三四米,由于洪水来势大,原本1公里宽的江面变成了七八公里宽,一片汪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是被淹没至树冠顶端的防风林,下面则是乡亲们的玉米地和大豆田。

  “一个月,就差一个月!现在正是玉米灌浆的时候,眼看着庄稼就成熟了,结果来了这场洪水。”东升村的村主任郝?说,全村800口人,共有耕地700多垧,他家和另外两家种粮大户一起承包了450垧,其中近一半因洪灾绝收。“种大豆的成本大约是一垧地七八千,玉米要1.1万元。”

  “大豆地一泡,庄稼就烂了,玉米泡个几天,根也都死了,灌不上浆。”郝?指着大坝内的玉米,洪水已经把两米多高的玉米淹没了一半,“大坝渗水,加上内涝,坝内地势低洼的地方也被淹了,岗上地还没事,长势非常好,今年雨水也足。”

  郝?告诉记者,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现在村子里除了留下几个年轻力壮的巡护看守大堤,其他老幼妇孺都已转移。“要不是部队帮助抗洪,我们还得再多淹80―90垧地。今年是个大灾年,肯定会影响到明年的农业生产。农民遭了灾,贷不出款,大家正商量着能不能先还息再还本,减小点压力。”郝?更担心的是明年村里人的生计。

  记者在采访的途中,遇到一位河北省唐山市到逊克县收粮的客商苗春瑞,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和当地农民签订了2700亩水果玉米的收购合同。令苗春瑞担心的还有交通运输的问题,“进出逊克县的省道在车陆乡附近被大水淹了有一米半深,这里不通铁路,玉米的公路运输是个大问题。”

  “洪水过后,首要任务是尽快排水排涝,能保一垄保一垄,能保一亩保一亩。”逊克县县委书记张晓燕说,当前除了抗洪守堤,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对受淹程度不深的作物,边排水、边洗苗,全力保住田间现有作物,提高作物成活率。对不能成熟的作物可作为畜牧青贮饲料进行抢收;对绝收和无法毁种的地块纳入秋季深松整地计划。

  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要突出一个“快”字,全力抢排田间积水,把内涝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据统计,黑龙江省已完成排涝面积1800万亩。

  ⒉ 启用联动应急机制

  湖北各类水利工程提供抗旱用水56亿立方米

  8月22日,一场如约而至的倾盆大雨,让湖北省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整整一个多月,湖北省的大片地区滴雨未下,持续的高温炙烤着龟裂的大地,稻田、麦田都是明晃晃一片枯黄的光景。一直挨到22号,受降雨、局部地区退出35℃高温等因素影响,湖北受旱农田面积逐渐减少。湖北省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表示,湖北省虽然广受干旱影响,但粮食生产灌溉用水基本保证,粮食增产已成定局。

  “今年虽然大旱,但是有洪湖水的滋润,家里的10来亩稻田不缺水,长势不错,看样子又是一个丰收年。”8月中旬,洪湖岸边的农民张桂荣说。

  湖北省自7月9日以来,全省晴热天气日数33天,降雨少、气温高、缺水多,均为历史罕见。湖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显示,干旱时间正值中稻、棉花等在田作物定产需水关键期,“卡脖子旱”的严重程度仅次于黔湘两省,位列全国第三,形势严峻。

  “秋粮离不了水,‘有一茬水则收,少一茬水则丢’,抗旱保丰收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湖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武汉等17市州林区、随县等47县市启动抗旱三级或四级应急响应,上下联动的应急机制。全省参加抗旱田管的干部群众达170万人,共计投入抗旱资金15.1亿元,其中省财政拨专款6600万元,各地出动设备7.5万台套,抗旱攻坚得以全面推进。

  据介绍,整个旱情持续中,湖北省通过调度各类水利工程提供抗旱用水达56亿立方米,基本保证了抗旱攻坚阶段性用水需求。为了保证水稻丰收期间的灌溉用水,湖北省调动水利、农机等全部力量来实现流动灌溉、拉水送水、打井取水、拦坝聚水等。特别是秋粮主产的中稻普遍保灌,占秋粮七成的江汉平原十连增几成定局。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介绍,今年湖北省确定了粮食总产量500亿斤的目标。上半年,湖北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发展快,气候条件总体较好,秋粮面积稳中有升。预计中稻面积1880万亩左右,前期长势普遍较好;晚稻面积670万亩,栽插密度增加,基本苗数较足,丰产基础较好。目前,夏粮已增产10.7亿斤,实现了“十连增”;早稻预计总产46.5亿斤,增产4.7亿斤。

  ⒊ 农业保险补偿部分损失

  每垧理赔1000多元,黑龙江省农业保险涉及受灾面积4093.82万亩

  东升村村民迟良友今年51岁,在他的印象中,这场洪水不亚于1984年那场历史性的大洪水。“损失不小,我家种了7垧黄豆,前期投入差不多7000多元一垧(一垧=15亩)。每垧地包地成本5000元,化肥成本900元,农药200元,还有机耕费600元,现在全都打水漂了。”迟良友说,多亏上了农业保险,每垧地可以获赔1000多元。要不损失更重。“有些坝外地,农民根本就没上保险,他们的损失更大。”

  记者从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了解到,6月份以来,黑龙江省平均降雨424.5毫米,比历年平均多30%。降雨频繁,强度大、范围广、总量多,不仅形成洪水,也使得很多地方内涝严重。黑龙江保监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8月24日,全省保险业因洪灾理赔估损金额16.46亿元。其中,农业保险涉及受灾面积4093.82万亩。

  离秋粮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洪灾对东北粮仓的影响大不大?

  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黑龙江省的春耕生产克服了严重春涝、回暖延迟等不利因素影响,作物长势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目前,玉米、水稻处于灌浆至乳熟期,大豆处于结荚末期至鼓粒期,小麦进入收获期,为全省粮食生产连续10年获得大丰收打下了基础。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汛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但这些受灾面积中30%为江河行洪区,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坝外地,以中低产田居多,不会对全省粮食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加之促早熟措施落实到位,遭遇早霜危害的风险较小,秋粮有望再夺丰收。7月份中央财政安排7亿元,支持东北地区开展综合施肥促早熟。初步统计,黑龙江省已对4167万亩玉米和3212万亩水稻采取了增施肥促早熟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农委已派出8个指导组分赴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绥化、伊春等地,指导农田除涝,对可以排出积水的耕地,千方百计排除农田积水,指导农户田间管理,落实好喷施叶面肥等促早熟措施,确保大灾之年再获丰收。

  针对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黑龙江省还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一部分严重受灾玉米由于生育期延迟确实上不来的,因地制宜发展饲料。帮助农民算好经济效益账,并及时为农民提供销售和加工机械服务,调动农民发展青贮的积极性。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9-10/6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