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网站8月26日消息,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指出,2013年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包括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项目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高社会事业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开展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全文如下:
一、2012年进展情况
2012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西部大开发2012年工作安排为指导,完善落实政策措施,强化资金项目支持,努力营造西部大开发良好发展环境。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紧抓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奋力推动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13915亿元,增长12.5%,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19.2%提高到1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6150亿元,增长2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4亿元,增长15.8%。进出口总额达到2364亿美元,增长28.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765亿元,增长18.0%。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到2012年末,西部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12.1万亿元,增速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自2007年起,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扭转了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
(二)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批复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西部开发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国务院印发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复同意了云南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乌蒙山、秦巴山等西部5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西部大开发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多层次的对口支援、对口帮扶体系初步建立,对新疆、西藏、青海等省藏区以及贵州困难市州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4020亿元,增长13.0%,对西部专项扶贫资金转移支付增长22.8%。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5.42亿美元,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以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对西部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并购重组实行优先审核的特殊政策,西部担保机构申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条件进一步放宽。新设立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28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安排71.7亿元支持西部地区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甘肃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青海玉树重建工作稳步推进。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进程扎实推进。完成一批重要矿区勘查开发专项规划编制,青藏高原等地区获得重要找矿新发现。启动建设甘肃金川等19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批复一批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新核准煤矿项目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660万吨。石油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比重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重庆等省(市)煤矿瓦斯抽采量均超过3亿立方米,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气、内蒙古10万吨甜高粱秸秆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获得核准,宁夏煤炭间接液化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核准火电项目1205万千瓦,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投产发电,观音岩等一批大中型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核准哈密东南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等百万千瓦级风电项目,批复实施吐鲁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推进宁夏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重庆钢铁节能减排环保搬迁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等重大产业专项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支持力度。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5亿元,支持西部地区100多个项目建设。西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有序推进,25个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9个老工业区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40.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转型项目21个。
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中央投入180多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加强粮棉油、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和种业基地建设等惠农工程稳步实施,以黄土高原苹果、新疆棉花和水果、桂滇甘蔗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城市共同配送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西果东送”农产品现代流通等试点项目有序推进。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到西部地区旅游人数达到1923.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8.1%;旅游外汇收入达到84.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6%。
(四)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5778亿元。设立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补助资金,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对外联系通道、区域开发性铁路建设,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793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1428公里。西部地区“八纵八横”骨架公路建设加快,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显着提高,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35公里,农村公路3.2万公里。民航航线网络和机场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建遵义机场,迁建昆明机场,改扩建成都、西安等机场,民用运输机场数达到91个。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高等级航道和航运枢纽及港口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营,大中型水库及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江河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4万千瓦,重庆、广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藏中电网、新疆750千伏主网架、西南水电外送、新疆和内蒙古风电外送、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贵阳管线等重点输气项目开工建设。补建2229个乡镇邮政局所。92%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67%的行政村通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得到及时保障,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412件、面积310.5万亩。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安排中央林业投资440.2亿元,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安排基本口粮田建设770万亩、户用沼气17万口、生态移民17万人,特色种植业1183万亩,补植补造480万亩。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9亿元。退牧还草工程安排围栏建设6606万亩,退化草原补播2191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83万亩,舍饲圈棚建设6.5万户。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装机19万千瓦,解决16.8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53.2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68.8万亩。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371亿元。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市(县)示范工程试点,批复内蒙古乌兰察布等13个市(州、盟)和重庆巫山县等74个县(市、区、旗、团)为生态文明工程示范试点市县,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尾矿库闭库治理等环保工程。继续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鄂尔多斯等城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启动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稳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新建古日格斯台等1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青格达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六)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得到加强。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学前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重点支持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和在农村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积极支持民办幼儿园和城市集体企事业单位开办幼儿园。中央安排资金590多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项目。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建设不断加强。中职教育示范校建设加快实施,东西部地区职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和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新设立32所普通高校,东部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比上年增加2万人。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受援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继续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免费师范生招生规模进一步增加。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稳步实施。累计新建改扩建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6.4万套。
科技支撑能力继续增强。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新建新疆荒漠与绿洲生态等国家重点试验室以及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累计支持西部地区建设70多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西部行动计划”、“院地合作西部专项工程”、“西部行动高技术项目计划”等取得新进展。云南玉溪等4个省级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乌鲁木齐获批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重庆、成都、兰州、西安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行动专项、科技惠民计划试点、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等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专利的全年申请受理20.6万件,同比增长34.2%。
人才开发扎实推进。组织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等工程,“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春晖计划”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双向交流,安排一批西部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人才培训计划、东部城市对口支援西部地区人才培训计划、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工程等工作继续推进。举办公务员对口培训班31期,培训2200余人。组织高级专家和留学回国人员赴西部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引智规模进一步增大,聘请外国专家6681人次,资助专业人才出国(境)培训2991人次。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全面完成。
(七)社会事业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春风行动”、“雨露计划”等就业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在126个县(市、区)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继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有序推进,招募毕业生15万人。开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和脱贫试点,指导西部地区落实职业培训有关政策,做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在67个县(市、区)开展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农民创业环境逐步改善。继续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再就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分别增长7.8%、27.4%、6.3%、10.9%、10.1%。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3700多万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研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达到7234万人。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初步实现市级统筹,合参合率达到97.7%,居民医保和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补助资金770亿元,较上年增加80亿元;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增加到31个,新增贷款238.8亿元。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22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竣工218.9万户。社会福利事业投入明显增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