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3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来之不易,意义尤为重大

网友投稿  2013-07-15  互联网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2638亿斤,比2012年增产39亿斤,实现全年粮食生产“开门红”。在高起点、高基数之上,夏粮增产是如何实现的?增产的支撑是什么?夏粮丰收有什么意义?全年粮食生产能否实现“十连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作了一一解答。

  一、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告今年夏粮增产39亿斤,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

  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增加39亿斤,增长1.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其中,冬小麦产量2313亿斤,比上年增加29.6亿斤,增长1.3%,实现第十年增产。

  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面积基本稳定。今年夏粮面积4.14亿亩,比2012年增加1.5万亩,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面积3.37亿亩,减少67.5万亩;马铃薯等杂粮杂豆面积扩大69万亩。二是单产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亩产达到318.7公斤,比2012年增加4.7公斤。其中冬小麦单产达343.6公斤,比上年增加5.1公斤。三是黄淮海地区增产贡献大。11个夏粮主产区中,冀鲁豫苏皖、湖北及新疆累计增产65.5亿斤,有效弥补了西南西北夏粮因旱减产的损失,为夏粮增产做出突出贡献。四是马铃薯等杂粮发展迅速。今年杂粮增产达到9.4亿斤,占夏粮增产量的1/4。特别是南方马铃薯发展迅速,今年西南地区及广西充分发挥光热优势,利用冬闲田扩大马铃薯85.5万亩,增加产量近6.8亿斤。

  二、今年夏粮在在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下再创新高,来之不易,请分析一下夏粮增产的支撑是什么?

  今年支撑夏粮增产的因素,简单讲,主要是政策持续发力、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应对有效、气候总体有利。

  政策持续发力。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夏粮生产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为“三个最”。去年秋冬播前,中央财政提前拨付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资金1701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是历年拨付金额最大的一年。再次提高和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涨幅0.1元,是近年来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今年中央财政还专项安排17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对冬小麦实行全覆盖。同时,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由4亿元增加到8亿元,其中安排1.5亿元专门用于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是近年小麦稳产增产技术补贴力度最大的一年。这些政策释放了强烈信号,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科技服务到位。今年夏粮面积基本稳定,增产主要靠单产提高,科技成为夏粮单产提高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在应对罕见干旱、低温等灾害,促进夏粮生产发展的实践中,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冬水和“一喷三防”等技术模式,不断发展“细化分类,精细管理,科学指导”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率先落实关键技术,促进平衡增产。今年,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发布8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0多个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覆盖率明显扩大。全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349个,示范片平均亩产528公斤,比所在县市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防灾应对有效。夏粮稳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防灾减灾。从2009年北方麦区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旱情,2010年小麦主产区低温、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2011年小麦主产区严重旱情……近几年的夏粮生产多伴随着重大灾情。在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路子,“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的工作理念不断发展。今年年初即未雨绸缪,及时完善防灾减灾预案。面对西南西北冬春连旱、冬麦区春季倒春寒等灾害,及时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落实科学减灾措施,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特别是针对病虫发生趋势,关口前移,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由于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病虫害今年普遍偏轻,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85.2%,条锈病减少51.7%,蚜虫减少22.3%,实现了“虫口夺粮”。

  气候总体有利。今年主产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播期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苗齐苗全;入冬后气温下降平缓,小麦抗寒锻炼充分,壮苗越冬;开春后气温回升平缓,小麦分蘖充分,分蘖数与往年比有不同程度增加;5月以来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促进了夏粮增产,弥补了西南、西北因旱减产的损失。4月及冻害及5月底强降雨引起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山东西南部地区小麦因灾损失,但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没有改变全国夏粮增产的趋势。

  三、今年夏粮产量再创新高,意义何在?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夏粮实现增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夏粮丰收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第一保障,是基础之基。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需要稳定粮食生产。今年夏粮再夺丰收,为“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添上了亮丽的一笔。另一方面,为再夺全年粮食丰收提振了信心。粮食连年增产后,容易出现松懈思想和畏难情绪。夏粮再获丰收,充分证明我们抓粮食生产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采取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技术是有效的,这让我们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信心更强,劲头更足。

  四、当前早稻和秋粮生产形势如何,全年粮食生产能否实现“十连丰”?

  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较好基础,但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

  从目前情况看,早稻已陆续开镰收获,面积增加,湖南、江西等主产区增产趋势明显,全国早稻有望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形势不错,由于政策信号强,农民积极性高,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东北地区克服罕见低温春涝影响,虽然始播期推迟,但结束期并不晚,加之播后墒情好、积温足,作物出苗快苗齐苗全,出苗率是近年最好的一年,目前大部分作物长势好于去年。南方水稻主产区中稻长势正常;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面积增加,长势普遍较好。可以说,实现全年粮食“十连丰”有较好基础。

  目前正值主汛期,是灾害多发频发期,也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秋粮生产还要经历干旱高温、台风洪涝、低温冻害以及病虫害的考验,夺取秋粮丰收任务依然艰巨,关键是抓好防灾减灾。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毫不松懈,一环扣一环,抓紧抓实,把晚稻和晚秋作物种足种满种好,加强在田作物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强化病虫防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打好秋粮生产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十连丰”,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7-15/6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