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关键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更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取代落后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一家一户几分几亩零散经营的传统耕作方式,难以获得维持生活必须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务工经济导致农业生产兼业化现象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通过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确保专职农民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由此可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可行、符合实际,且保持农业生产基本风貌的组织形式,便成了必然选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根据这一政策要求,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传统兼业型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便有了政策的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经营收入的增加。职业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凭借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方式,在价格机制引导下,也有了加大新生产要素投入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传统落后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以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高效化生产经营,使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