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务院决定,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等将成为改革重点。4月4日经济之声评论:推进现代农业改革需要有啃硬骨头的勇气。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农业衣食之源,是生存之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来说,农业更为重要,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进一步前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来发展和推动现代农业。由沿袭千年的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改革是我们唯一的选项。在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农业改革从哪些方面开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方向。
这次会议专项部署了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提出要选择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任务提的非常明确,一共九项,从内容看都很重要。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创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两点。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也是当前迫切应该解决的两个问题。前些天连续发生的两起与农村征地有关的命案,从根本上来说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既然是实验,就意味着要摸着石头过河,会遇到险滩、会遭遇风浪。另外,现代农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会牵扯到方方面面。不过大方向已经很明确,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魄力和勇气。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但目前并没有全面铺开,国务院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确定黑龙江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什么会这样谨慎?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这个话题作出评论。
袁钢明:因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因为我国过去是传统农业,且改革开放以来也推行的是联产承包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尽管改革开放已经这么多年,但是我们国家的农业还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往前推进。全新的农业如何发展?就是必须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边走边试着看,就像我们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一样。
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内容来看,这是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任务提的很具体,第一项就是要创业生产经营体制。里面有很多新名词,比如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袁钢明表示,这些就是我国今后农业经营模式的努力方向。
袁钢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营体制基本上是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制。现在的这种模式的创新是按照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适当扩大的新的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是一种市场体制,是利用市场经济,与效益更加充分的结合起来的体制。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房地产、城镇化成为热词的当下,农村土地制度非常引人关注。这次的改革试验内容第二条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袁钢明:虽然这种提法不新,但是内容已经完全变新了。现在出现了一些土地征用的命案事件,说明现在土地由于被非农化使用或者说被商业化房地产开发以后,它的利益发生了巨大的增值。
这样我们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就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传统的继续在农业使用的基础上如何集中规模或者是流转如何扩大规模使用,那么这个任务还不能改变,比如说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些土地农业生产体制的改变就包括这些土地规模的集中化或者是流转化,或者是规模扩大化。
另外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还出现了人口转移流出,然后土地会转为他用,比如说商业化使用或者是城镇化使用的时候,这个时候土地会大量的升值,但是大量的升值中可能又会出现利益的纠纷甚至是冲突,这些土地真正增值的收益没有补偿多农民身上而变成了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了。所以这里又出现了一些强行的征收或者是对于农民的掠夺,那么因此在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上,一定要高度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这次土地改革最重要的方面。
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我们13亿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推进现代农业改革是一个大工程,这个试点现在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农业改革要想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袁钢明: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农民的利益。首先从农民的利益着手开始做起,让农民的利益充分调动起来,使农民有积极性,不能仅仅考虑到政府目标,仅仅按照目标去推进。这个改革的过程要稳妥,既要有一种战略的眼光和魄力勇气往前推进,但是更要注意在现有的基础上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农民的基本生存发展的利益上来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