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根本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单靠饥饿疗法远远不够

网友投稿  2012-10-18  互联网

  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近日,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一些省份的粮食系统领导干部纷纷响应,表示要在这一天禁食,引发网友们热烈讨论。

  这次由官方首度发起的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在互联网上的关注度很高。意在通过这种短暂的体验,唤醒人们“久违”的饥饿记忆,呼吁国民爱惜粮食。

  对饥饿的体验,恐怕是所有拥有生命特征的动物最切肤的感受,解除饥饿甚至是动物生存法则中最原始最强大的动力。对国人而言,饥饿几乎是一代人最深的痛,这段痛苦记忆已经被浓缩成一段永远无法忘怀的历史。

  曾经经受过饥饿苦痛的那一代人,大多已成为社会的中坚,他们有的成为官员,带领人民摆脱饥饿,有的成为富翁,帮助周围的人脱贫致富,摆脱饥饿的时间尽管并不长,但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也许正是因为今天可以“吃饱饭”,大家才会有兴趣来谈论“饥饿”的话题,饶有兴致地回味当年“饥饿”的故事,搞一场轰轰烈烈的“饥饿体验”。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人们显然没有兴趣来轻松讨论这个话题,更不会把它上升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

  毫不否认,这种体验是有意义的。通过体验提醒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年代,仍要居安思危、崇尚节约、艰苦朴素,温饱不忘饥寒,丰收不忘灾难,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忘浪费。

  但是,寄望通过这样一次体验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显然还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仅有皮毛之功,而无长远之效。何以见得?

  粮食安全的主旨是消费安全。消费不是浪费,必须处理好“饥饱平衡”。事实上,在人们的感官体验中,造成浪费的并不是家庭个体,而是公款吃喝。中国人大多有传统的过日子意识,浪费现象并不严重,但公款吃喝就不一样了,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开销保守数字3000亿元,饮酒量总和近一个“西湖”。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更多的官员而不只是粮食官员“24小时饥饿体验”,显得更加必要,更有意义。

  粮食安全的基础是土地安全。粮食的生产依赖于广袤的土地,如果没有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保护,没有对农村耕地的切实保护,粮食安全根本无从谈起。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大量城镇耕地被圈,农村成片良田被荒芜。到2008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减至18.26亿亩,已接近我国耕地18亿亩红线。“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现在的问题是,大家不愿耕地了,怎么办?

  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环境安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也使得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气候变暖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病虫灾害、水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加工环节污染等问题,正在影响到全球的农业生产。怎样确保粮食安全,这也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

  粮食安全的本质是食品安全。麦子是安全的,生产出来的面粉就不安全了,草料是安全的,生产出来的牛奶就不安全了,长在地里的蔬菜是安全的,拿到集市上就不安全了,凡此种种,让中国百姓一度陷入“谁能告诉我,究竟吃什么”的尴尬窘境。所以,关心粮食生产还应该关心包括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生产等诸多环节。

  所以,“24小时饥饿体验”只是关注粮食安全的一个精彩创意,不足以支撑和解决世界粮食安全这个宏大严肃的命题。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10-18/5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