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流通工作会议或再延迟 农产品降价仍存难度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9-14  互联网

  “今年年内举行没问题。”

  9月13日,商务部门一位人士,谈起已经推后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时说。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3月初称,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将在两会后召开。到了6月2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表会上指出,“现在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不会太久就将召开。”

  不过,随着9月过半,一直延迟的流通会议在前三季度举行的可能性减小。商务系统的一位人士指出,可能要放在第四季度举行了。导致延迟的原因比较复杂,部门协调难是其中一个原因。

  在9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未透露上述会议何时举行。

  但他也指出,中国农产品(6.05,0.00,0.00%)流通的成本一般为20%-25%,比国外最多7%的比例要高。目前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仍在上升,根本解决要靠大力发展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推进标准化等来解决,特别是要引导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提供资金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否则,像农贸市场很多不是公益性的,这部分有租金和管理人员,加上农民卖菜的生活成本,这都会推动“流通成本逐渐增加”。

  中国要建立公益性农贸市场,也要通过立法,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调节基金等方面给以支持,特别是提供金融优惠政策,解决升级改造资金问题。“建议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贷款利率和期限都给予优惠条件。”他在9月10日举行的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农产品流通专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说。

  流通工作会议或再延迟

  8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即流通领域的“39号文”发布,提出了20个方面的措施,预备要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有参与研讨39号文件落实的专家认为,很多具体的细则政策还没落实,这可能也是流通工作会议延迟的原因。

  如第十四条“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其中提出“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

  北京首农集团顾问王兢指出,经销商作为个体户本身没有增值税,要征收增值税,是指个体户转为法人企业。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农民卖农产品是拿不出增值税发票的,这样农产品经销商本身就无法抵扣增值税。“本来这个增值税就不该有,因为无法操作。”

  王兢认为,现在“39号文”的细则还没出来,对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公益”概念要搞清楚,到底政府能干什么,这可能需要行业协会和农业批发企业一起推动来促进完成。

  “39号文”强调,要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委秘书长骆毓龙认为,政府应该做好行业规范的工作,同时在政策上给民间投资的商品批发市场给以支持,以便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尽快拉动消费。

  据悉,农贸市场仅仅是全国8万家商品交易市场中很少的一部分。8万家市场中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只有5000家,其余7万多家大多属于散而小的市场,部分发展陷入困境。比如全国市场至今还有881个露天式市场亟待改造。北京市1306个商品市场中停业的就有114个,出租率不满50%的有249个,占市场总数的20%,效率低下。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指出,美、法、日等国将农产品批发市场确定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正式通过立法、政府财力支持等手段,确保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如日本的中央批发市场和地方批发市场都以政府投资为主,只是投入资金的比例有所区别。

  降低农产品价格仍存难度

  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2%,相比上月的1.8%略有增加,整体处于稳定,不过部分农产品价格仍在波动。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指出,一些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根本上看,还是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信息化不够,影响了资源的配置。

  “从近期来看,包括自然灾害,国际价格上涨的影响,也包括要素成本的上涨,还包括一些商品金融属性的增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或者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房爱卿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全国蛋价、鲜菜价格上涨分别比上月上涨8.2%、14.3%,影响CPI上涨约0.07个、0.39个百分点。

  8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其中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这与商务部近年实施农超对接,完善调控体系等措施等工作推进有关。

  不过目前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仍比较高。比如国外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是5%-6%,最多7%,中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一般为20%-25%。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坦承,主要原因是国内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包装化水平较低,流通损耗比较大,这些环节的费用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姜增伟强调,目前农产品流通成本仍在不断上升。像人工、水费、电费,包括饲料、化肥等等这些成本都在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合理收费。而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甚至农贸市场,都不是公益性的,是个人投资的,这都需要有回报。这些经营者99.5%是农民,利润虽然很低,但仍需要承担较高的租金成本。例如菜市场,首先要租金,还需要管理人员,还要负担城市较高生活成本,这些都来自进菜价和销价中间的差额,再加上交通上的一些不便,流通成本逐渐增加。

  “但是要根本解决农产品价格过高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推进标准化,既解决成本的问题,又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

  姜增伟认为,应该全面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农超对接等产销衔接方式,扶持大型农民自主经营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引导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提供资金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进一步减少环节,降低价格。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9-14/5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