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三农”事业发展打造杰出人才

网友投稿  2012-08-09  互联网

    农业需要人才,农村渴望人才,农民呼唤人才。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人才已经成为共识。人才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新时期探索“三农”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

    作为全国唯一的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科研院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是我国涉农领域综合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所属的农村发展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研究开发。

    日前,该研究所开办的“首届中国村官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和“首届中国农业产业领袖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即将启动招生,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联席所长王家华,请他谈一谈这次研修班的来龙去脉。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人大农村发展研究所举办培养打造农业农村杰出人才的研修班?

    王家华:新时期以来,“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都在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化同步”的路径和方法。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依靠人才发展农业、繁荣农村、提高农民收入,走人才强农、兴农、富农之路,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比如说,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三农”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可无论是科技下乡、文化下乡还是项目进村,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这一切政策都将成为空谈。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村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有的村子或者说大部分村子没有发展起来;有的涉农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龙头,有的企业产业链断裂难以为继,制约的瓶颈就在于缺乏人才,缺乏杰出的领军人物。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进城市,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一些能人回到了乡村,或选为村官,或自主创业。但是他们在乡村治理和带领村民致富和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知识和能力的短板。因此,系统地培养、打造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头人即“农业农村杰出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正是看到了农业农村杰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巨大空间,我们开始在培养农村本土人才和实用人才方面进行探索,谋划启动了“中国农业农村杰出人才培养工程”,而本次的研修班既是工程的揭幕仪式,更可以看作我们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上的阶段性成果。

    记者:应该说农村急需的人才很多,首届研修班锁定村官和农业产业领袖两个人群,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家华:就目前情况来说,我们认为,我国“三农”领域的人才缺乏是全方位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人才供给的全面到位。以前有句老话叫做:“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现在也一样,中国农业农村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抓住“龙头”。

    我们的一些调研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一些成功村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一个村子的发展,一个企业的成功,人才尤其是带头人的作用极为明显。华西村之所以是华西村,吴仁宝功不可没;大寨村之所以是大寨村,能够依靠精神引领实现二次跨越,关键有郭凤莲。而对于涉农企业的发展来说,领导人的眼界和能力,无疑更加具有决定性。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人才就是一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村官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领导人。作为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基础管理者,村官是村建设的“硬脊梁”,是“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群众”的领路人;作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领导者,在做大做强自身企业的同时,也必将促进周边农民致富,促进一个地区“三化同步”发展。所以,这两类人群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排头兵”,也因此成为我们的首批重点培训对象。

    记者:针对这两类人群,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主要是什么?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精英式的教育相比有什么不同?

    王家华:那肯定不一样。虽然这两个班的课程是以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两个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强调一定的理论高度。但与一般的研究生课程相比最重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和充分论证,从农业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发,考虑到目前农村干部和农业产业企业家的实际情况,为学员量身定做了一套经典课程:有政策解析与项目申请、发展战略与模式创新、品牌创建与推广运营、创新思维与领导艺术、国学精粹与管理智慧、竞争谋略与成功之道等等。

    比如,村官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搞好乡村治理,而这是个多元的问题,不仅仅是发展生产带领农民致富,还涉及到构建和谐乡村、推进基层民主等问题。因此,我们的培训就突出竞争力、领导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创造力教会你创村发展模式,实现品牌化村建设;领导力教会你组织管理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竞争力则告诉你如何在乡村换届选举与创先争优中脱颖而出。

    再比如,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多数不大不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特别是扶持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政策,企业家往往不能深入领会,更谈不上很好地利用。我们的课程就有意强化这一点,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国家一号文件和相关指导意见,例如国务院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往往含金量很高,具有战略高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绝对的引领作用。

    记者:与同类型的培训班相比,这届研修班还具有什么特点和优势?招生简章上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农村杰出人才培养的第一品牌”,信心来自哪里?

    王家华:之所以我们有信心打造“农村杰出人才培养的第一品牌”,正是因为我们与同类型的培训班相比,在教育平台和培养方式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特别是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多年来积聚的教学资源,使我们占据了农村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研修班的师资力量主要以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教授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涉农专家学者、涉农部门的相关领导、中央“三农”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文化名人、名村名企的成功者组成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熟悉国家“三农”政策,既会实战,又懂培训的教师队伍。

    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采取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整理名优村和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案例,并邀请明星村企的带头人亲自授课。还安排了游学、交流、论坛等活动,引导学员向明星村企取经,学习成功经验,搭建资源平台,创造合作机会。

    另外,研修班还安排了一些“增值服务”项目,为学员创造发展机会。有专家团队为学员提供《村庄发展瓶颈诊断报告》与《村庄发展战略规划》、《企业发展瓶颈诊断报告》与《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此外,《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将全程关注研修班的相关进展情况,展示村、企建设新成果。今后,每年还要举行学员的联谊活动,以年会的形式将学员之间、村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制度化、长期化。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招生简章上还提到研修班每期都将免费培训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这个比例有多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计划?

    王家华:这是本次研修班一个公益性安排,也是我们村官研修班的又一大特点。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和国家加快推进村支部书记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战略安排,是培养知农、爱农、为农领导干部的战略安排。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农民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但是,他们初到农村,人地两生,工作、生活都存在诸多困难。我们调查了一些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状态,了解到他们面临全新的挑战都渴望深造,特别是希望得到针对农业农村现实情况的知识补强。因此,我们决定每期研修班吸收10至15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来接受培训,比例占到总人数的10%左右,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地成长成才,其费用由研究所全额承担。

    同时,根据“建立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制度”的精神,我们研究所联手农业部青年联合会大学生村官界别实施“9+1工程”,即在首届中国村官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的学员中,安排9位乡村干部和企业家传、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有经验的辅助,有资本的投入,有项目的进村,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不仅在学习期间,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做到“传带结对,帮扶到位,项目进村,资源匹配”。使“9”和“1”,不仅成为传、帮、带的对子,而且成为好朋友,在村建设中互助双赢,共同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8-09/5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