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如无重大灾害粮食可保“九连增”

网友投稿  2012-07-31  互联网

  尽管上半年我国农业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好成绩,但是影响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保持农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还需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重点加快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高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单产。

  提高化肥施用的技术水平,做到简单、快速、精确、持久、有效和低成本。

  重点研究、开发能够增强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的技术。

  王为农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稳步发展,关系到我国控制通货膨胀能否继续取得成效。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在经历部分地区不利气候和农作物虫害发生后,农业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总体稳步发展

  2012年,在党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好成绩。在农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同时,农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农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牧业产值比重有所提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政府实行持续的以增加粮食生产为核心的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和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有关。

  主要农产品稳中向好

  1.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增。2012年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为3.4亿亩,比2011年增加0.3%,增长幅度同2011年持平。

  2.早稻面积恢复性增加。据了解,今年早稻面积达到8800万亩,比上年增加170多万亩。其中,湖南增加70多万亩,湖北、广西分别增加30多万亩,安徽、江西、广东也稳中有增,其他省均基本稳定。

  3.棉花生产基本平稳。市场供需和种棉收益减少等因素,对全国棉农种棉积极性有所影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介绍,我国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比2011年减少6.1%,预期产量同2011年相比略有减产或持平。

  4.生猪生产趋向稳定。2012年以来,各地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发展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全国生猪生产保持平稳。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加强了对生猪的宏观调控,有效稳定了生猪生产,全国生猪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5.蔬菜生产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应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我国政府加强了蔬菜生产,并且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蔬菜生产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政策强力支撑农民增收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稻谷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同时,采取临时收储政策,形成了农民增收的强力政策支撑。

  影响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尽管上半年我国农业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好成绩,但是影响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保持农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还需要进行艰苦的努力。

  不利天气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增多

  近几年,我国接连遭遇各种极端天气,低温、冰冻、干旱、洪涝,以及各种病虫害连续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在不利天气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农作物病虫害连续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高位

  近几年,我国农业面临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快速上升的势头,2012年上半年继续延续了这一趋势,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增加,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预计全年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总体形势是好的,虽然下半年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中央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各项已经出台的具体措施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预计全年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实现粮食的“九连增”是有把握的

  2012年夏粮增产,奠定了全年增产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实现粮食的“九连增”是有把握的。这是因为今年全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持续高涨。从政策层面看,2012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安排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51亿元,安排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安排农机购置补贴预计200亿元。继续提高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2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产粮(油)大县的奖励政策,安排资金277.65亿元。

  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超过上年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977元,实际增长11.4%,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超过上年,达到7500元以上。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平稳增加,转移性收入会明显超过上年,财产性收入略有提高。

  可以保持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

  2012年中央的各项扶持政策,为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保持增产势头,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加上进出口调节,在全年重要农产品实现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可以保持市场供需的基本平衡。特别是粮食、油料、蔬菜、肉类、水产等总体供需平衡是有把握的。

  为了确保农业增产和农产品供需平衡,有关部门也将加大力度完善粮食、农业生产资料增值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成品油、化肥等供应,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储备物资的市场调控,实施政策性粮油定向销售等。

  保持全年农业稳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宏观调控

  根据国内市场的供需状况,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和监测体系。建立“稳定基本储备,丰收增储、歉收减储”,以及“降价吸储、涨价抛储”的动态管理机制。

  重点对容易引发CPI过快上涨的农产品进行有效调控。加强对市场整体价格形成的有效引导和监管。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的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市场供需变化趋势,完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的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建立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节机制。探讨建立灵活有效的进出口调节机制,提高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需格局的能力。在某种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下跌),且价位高于(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时,可适当扩大进口(出口),提高(减少)国内市场供给量,平抑价格过度上涨(下跌)。

  强化对农业的科技支持

  加快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应根据我国气候、生物、肥料、技术等因素,以耕地和水资源为核心,以种植业为主体,围绕旱作技术与灌溉技术,土壤肥力与肥料施用,光能利用与耕作制度,品质优化与关键技术,饲料转化与农牧结合,土地利用与农业结构等环节,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高新技术体系。其中包括:高产技术适用技术,重点加快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高产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单产;提高化肥施用技术,做到简单、快速、精确、持久、有效和低成本;加强植物保护防治技术的推广,重点是研究开发能够增强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的技术,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增强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作物的营养成份等。

  增加对农资的综合补贴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在基本稳定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的基础上,中央每年增加的农业补贴,应主要用于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增加农业主产区的农资综合补贴规模,确保农资综合补贴增加幅度高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适当调整粮食补贴结构。维持粮食直接补贴规模不变,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农资综合补贴,并根据成本的变化情况,每年保持一个递增比例。

  探索设立柴油补贴专项或追加柴油补贴资金。今后农用柴油价格进入频繁调整期,应研究制定农用柴油价格补贴专项,实行柴油价格与补贴的挂钩联动机制。建议今年在农资综合补贴基础上再追加柴油补贴专项资金。

  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向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种粮大户的重点倾斜力度,确保粮食贡献大小与补贴规模多少相匹配,多贡献多补贴。

  增强抗灾减灾自救能力

  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田抗灾减灾的能力,提高田间稳定生产水平。

  继续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议在中央财政中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经费,特别是确保灌溉和排涝设施建设经费足额,所有农业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负担,取消地方资金配套比例。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议新增各项农业补贴全部由村集体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进行支配,特别是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做到关键措施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科学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当年控害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通过电视预报、广播、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民有效、科学地防治病虫害。

  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针对目前出现的农业生产不利因素,切实做好农资的供应工作,稳定农资市场,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

  重点完善信息采集制度,定期采集和分析农资市场和价格的变化情况;加强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开展主要农资产品的市场情况监测会商,做好农资市场重大问题的深度分析;强化农资市场变化的信息发布,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及时发布全国农资产品的市场动态信息和价格信息;加强农资市场体系的建设,组织编制全国农资市场建设规划,指导各个地区重要的农资市场升级改造;加大对农资产品产销衔接的支持力度,推动农资市场会展经济的发展,支持全国具有影响的农资市场展销会,加强网络促销,发挥大型农资批发市场和经销商的作用,减少流通环节,密切农资产销对接。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推广政策性保险,加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和保险范围,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以外,还应增加农机具保险、渔业保险、种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积极研究天气指数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新险种,使农民能够更多地享受农业保险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保障。

  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应适当高于其他农产品的保险保费补贴,鼓励生产者发展粮食。

  探索进一步减少直至取消农民保险费的支付,特别是应逐步取消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农民支付的保费,相应地提高政府支付保费的比例,直至政府全部支付保费。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7-31/5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