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超对接多地遇冷:超市潜规则被指最大障碍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6-27  互联网

  农超对接尴尬的石家庄样本

  农超对接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菜贱伤农”、平抑菜价的一剂良方。

  “挣不到钱。”6月20日,石家庄藁城市农联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联合作社”)理事长薛军锁坦言,如今当地部分菜农、蔬菜合作社从中赚不到钱,停止了与超市的合作,农超对接遇冷。

  作为河北省重要蔬菜基地、农超对接的试点之一,藁城市这一现象显得有些“另类”。当地一业内人士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担忧,如果一家蔬菜合作社退出超市后,另一家合作社进入,随后再退出,再一家进入……当前农超对接中的一些弊端不及时解决,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菜农。

  合作社与超市“离婚”

  6月20日,藁城市落生村。

  藁城市绿生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绿生合作社)的绿生有机农业示范园内,“北国超市生鲜果蔬基地”的招牌树立在路边,非常显眼。菜农韩振燕的3亩黄瓜大棚就在这一示范园内。

  该村及周边是黄瓜种植基地,此时正迎来了蔬菜上市的季节,6月18日,他向北国超市卖了500斤黄瓜。他每次销售的部分黄瓜,都是通过绿生合作社,走农超对接的路子直接向超市供货。然而,在他看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与超市打交道。“超市要求太苛刻,不划算。”韩振燕坦言,农超对接中,虽然直接与超市打交道,但他几年下来并没有从“农超对接”中挣到钱,还浪费了更多精力。

  绿生合作社理事长李存良在电话中告诉新金融记者,农超对接的路子走得太艰难,他现在只想做好一个菜农本身的事情,把菜种好、经营好。他证实,如今合作社已经停止了与北国超市的合作,最后一次送蔬菜的日期是6月18日。绿生合作社在藁城市最早进行了农超对接,影响力最大,旗下农户种植的黄瓜面积近6000亩,北国超市每天需要的黄瓜总量在3000余公斤,对于种植户庞大的产量来说,这一比例明显失调。韩振燕介绍,通过农超对接实现销售的比例不足2%,剩余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不得不另寻他路。

  作为绿生合作社合作对象,北国超市是石家庄本地零售业的龙头企业,双方当初的联姻,可谓“强强合作”,在外界看来,几年下来合作得也是风生水起,引来一片叫好声。

  如今,“婚姻”破裂的不仅仅是绿生合作社。

  6月21日,贯庄蔬菜交易市场内,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蔬菜种植、经营业户,而薛军锁农联合作社理事长薛军锁办公地点就在市场内,却无暇理会,仍在外面奔波,为他经营的其他业务推广市场,直到中午才匆匆赶回。

  “我早就把这项业务(农超对接)转出去了。”薛军锁介绍,早在2009年,他所在的农联合作社就开始操作农超对接,并与北国超市、家乐福等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到了今年,农联合作社与超市之间的业务变得断断续续,至今已经连续几个月不再供货,最终他将这一业务转出,专心经营种子等农资。在他看来,农超对接并没有让其获得利润,反而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就在全国各地农超对接形势一片大好时,他尝到的味道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有着官方背景的藁城市双联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双联合作社)也并不抱乐观态度。理事长石吉皂告诉新金融记者,“没有充足的货源”,目前该合作社也已经停止了与多家超市的对接。据知情人士透露,双连合作社此前曾与北国超市合作,但由于超市负责该项目的人员频换等因素,双连合作社无力应对,后来双方也就断了合作。

  “现在是(蔬菜)合作社不积极,超市不热情。”薛军锁说,如果菜农、蔬菜合作社从中赚不到钱,当地将有更多蔬菜合作社退出农超对接。

  蔬菜合作社不积极

  “一斤(黄瓜)也就高出5分钱。”韩振燕掰着手指头,仔细一算,收购价格0.27元/斤,加上运费、工钱等,前几天的生意挣不到几个钱,一年下来同样如此。让他更为着急的是,卖菜的款项本来5天或一周结一次,但距离现在已经十多天了,上次的菜款还没有拿到手。

  但农超对接的路子并不是其销售的主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当地的蔬菜交易市场销售,现金交易,简单、方便、踏实。

  相对于韩振燕,薛军锁更多的抱怨是,双方不签收购合同,程序繁琐,超市报价一天一个价,甚至“今天要菜,第二天不要”,让蔬菜合作社措手不及,不仅如此,收购蔬菜的数量缺乏规律性,根据其自身需求而定,造成今天量多卖不了、量少不够销的窘境。

  他回忆,他每次把合作社的蔬菜送入超市,随后的繁琐程序让他无力应对,甚至倍感煎熬,不得不找人帮忙走程序。“我现在还有十多万元没有结账。”超市与合作社结账周期一般是半个月或20天,常常让他喘不过气来,最多的时候,竟然一次押了23万元。他找人帮忙拿到超市相应的发票,才可以拿到菜钱,而这一折腾,付出的时间是一周甚至更长。大部分菜农则需要天天及时结账。

  不仅如此,蔬菜合作社进入超市还要面对价格不菲的“进超费”、“柜台费”等。当地一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对此印证,进入超市,一个柜台费用为2000元-3000元,且面积不定,同时以销售收入100元农产品为例,超市还要收取其中8%-10%的费用。“即使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并非都能与大型超市进行对接。”

  新金融记者获悉,作为当地龙头零售企业,北国超市目前将原来的生鲜事业部门扩大规模,但仍然无法迎来部分蔬菜合作社的主动,无法阻挡绿生合作社的退出。李存良在电话中解释,他已经伤透心,不愿意对此作出任何评价。

  “我们免税、政府配运输车,还竞争不过供货商。”薛军锁说,蔬菜供货商都是从市场上购买蔬菜,合作社如果与超市的关系处理不到位,同样质量的菜,供货商的产品就可以进入超市,合作社则被挡在超市外。而超市负责生鲜的人员总是频频调换,合作社刚与当前的负责人熟悉,很快就出现一个新面孔,不得不重新建立关系。

  “搭了工夫,赔了钱。”他感叹,好产品卖不到好价格,超市蔬菜收购价格即便比传统市场高出1毛钱,如今部分合作社也在合作中半路撤出。

  藁城市蔬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是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蔬菜种植面积56.6万亩,蔬菜专业合作社30家。而在薛军锁周边,凡是有其他出路的蔬菜合作社,已都不再接触、进入超市。

  超市不热情

  与菜农的不积极相对应,超市表现得也并不热情。

  6月23日晚,北国超市华夏店内,蔬菜专区中的黄瓜价格为0.48元/斤。

  “都是从菜农地头直接进入超市,没有中间环节,价格相对低。”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然而,专区内打出“农超对接”招牌的仅一家蔬菜合作社,产地则来自外地。在北国超市北国店(总店)等多个门店,有着相似境况,相对于其他超市而言,其整体蔬菜专区规模要小很多。工作人员说,北国超市在石家庄共有19个门店,蔬菜都是自己的基地直供,具体与几家蔬菜合作社合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并限制数量。

  “与超市打交道最难的就是(蔬菜)质量。”当地业内人士孙廖向新金融记者透露,经过几年时间,如今超市已没有了此前的热情。他在超市生鲜市场摸爬滚打多年,自2009年开始策划、筹备石家庄首次农超对接项目。他说,超市在蔬菜种植品种、亩数等方面要求苛刻,而与蔬菜合作社合作的程度,还要看对方的经济实力。

  北国超市前述工作人员介绍,蔬菜保质期短,必须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否则一旦出质量事故,超市要承担相应责任。事业企划处一负责人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他介绍,超市要高标准选择蔬菜品相、品质,结账时的损耗在所难免,而要消化合作社庞大的蔬菜产量,并不容易。作为超市,能卖多少,就采购多少。

  新金融记者对此联系北国超市相关负责人,被婉拒。

  2009年之前,石家庄农超对接还是一个空白。当地另一家零售企业――保龙仓超市首先行动,6月外出考察,10月试运作。当年冬天,河北的一场大雪,充分体现了农超对接的优势,并引发了各大超市竞相参与,分外红火。

  “最初还算愉快,今年开始滑坡。”藁城市蔬菜办公室主任魏风友介绍,从超市而言,当地蔬菜合作社农超对接的主要方向是北国超市、家乐福等,而目前也仅是处于起步阶段,彼此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他介绍,落生村的大棚黄瓜,3月中旬种植,5月结果上市,6月初就开始下市,季节性强,无法保持向超市供应的连续性,小规模的合作社更是无法与其达成长期合作,致使超市方面也得不到收益保障。

  而在孙廖看来,许多超市“都是玩一把,制造轰动效应”,在红火的外表下,更多的是噱头,许多超市实际上并不热情。他介绍,有一年,某地菜农销售困难,价格大跌仍然卖不出去,北国超市以扶贫名义从该地采购了一批蔬菜,随后没有进一步采购。而对于菜农来说,仅有的一批蔬菜采购无疑是杯水车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此直言,对于一家超市而言,农产品经营额所占的比重很小,也并非超市的主要利润来源,多数超市不将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销售,更多的是为了赚取人气。

  “最大的前提是,能够保证超市相应利益。”孙廖说,没有收益可图,北国超市等自然不会主动笑脸相迎。

  农超对接需破“潜规则”

  在薛军锁的记忆中,农联合作社曾在超市中创下一天销售7万斤萝卜的纪录。

  “(农超对接)政策是好政策。”他坦言,但目前双方对接中的众多弊端,如果不及时纠正、清除,其他地方也会出现蔬菜合作社退“市”潮。

  就在藁城多家蔬菜合作社与北国超市、家乐福等在纠结如何“你情我愿”时,石家庄市出台2012年农超对接规划,目标是“农超对接基地年内超百家”。据当地媒体报道,规划强调,“今年将加大力度推进农超对接工作,争取年内与各大超市实施对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合组织)数量达到100家以上”。2011年年底,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00家。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开展2012年度农超对接试点,试点城市中,河北省石家庄市赫然在列。

  孙廖认为,当地农超对接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他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担忧,如果一家蔬菜合作社退出超市后,另一家合作社进入,随后再退出,再一家进入……当前农超对接如此循环,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菜农。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魏风友介绍,石家庄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高产区,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得不承认,河北省目前整体农超对接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接规模不够大、对接关系不够稳,甚至相互对立。合作社埋怨超市,而超市也抱怨合作社产量有限、标准不统一、质量低。

  “农产品直接进社区、进单位是未来的另一个模式,可以缓解农超对接当下的压力。”魏风友介绍,目前,藁城多家蔬菜合作社已与河北省审计厅等3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每周从农间地头直接送到目的地。但在孙廖的分析中,现在需要迫切解决的是畅通农超对接的渠道,不然藁城部分蔬菜合作社退“市”还会蔓延,而作为本地零售业龙头,北国超市在其中应起到标杆作用。

  “其实,农超对接最大的障碍是超市‘潜规则’。”薛军锁说,发展到现在,众多蔬菜合作社早已具备农超对接的条件,打破“潜规则”,双方的“婚姻”才能得以真正幸福。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6-27/5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