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民生产生活发展变化新趋势

网友投稿  2012-06-15  互联网

  河北省隆尧县魏庄镇王尹村,有273户,1234口人,1241亩耕地,工商业规模很少,是一个纯农业村。近日,我们通过深入该村农户调查,发现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了五个方面的明显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其他地方的纯农业村有一定的普遍性。

  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劳务收入占据主导地位在收入主要来源(占总收入50%以上)选项中,农业生产31户(粮食生产20户,特色种植3户,专业养殖8户)占11%,经营收入37户(私营企业15家,商业经营8家,其他14家),占13.5%。劳务收入206户,占75.5%。该村人均一亩耕地,农业变为兼业,收入来源多元化,劳务收入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得益于魏庄镇集群产业――制钉业的发展,该镇有制钉企业80余家,8000多名从业人员,年产200多种钢钉达20万吨,三分之二出口。王尹村青壮年大多在制钉企业打工,实现了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多数农田已实现吨粮化,应属中上等水平。虽然农业不是收入主要来源,但仍然是保障生活特别是心理稳定的基础。我们认为,不应片面地强调以农村劳动力总量平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而土地高产出率和稳定效应才是重要的。所以,不宜人为地强行打乱这种生产格局。

  生产专业化趋势增强,小而全生产模式逐渐被打破大田作物春种小麦、秋种玉米的格局已经形成,棉花、油料和杂粮种植很少。只有184家农户还在自种很少量的蔬菜,共计10.37亩,89户约三分之一的农户不再种菜,吃菜主要靠购买。过去,农民在狭小的耕地上种植粮食、经济和蔬菜等作物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养殖,有7家养鸡场和1家养猪场。

  农产品成本高企,农业增收空间遭受压缩以2011年为例,种植春秋两季大田作物每亩地费用,肥料300元;秋耕收100元、播种15元,夏收50元、播种15元,合计机械作业费180元;2011年属正常年景,小麦浇四水、玉米浇三水,浇一水平均电费30元合计210元,种子小麦50元,玉米40元合计90元,灭草剂和农药60元。不计算自身劳动力成本,每亩支出至少需840元。由于肥料、电费和机械作业费上涨过快,这种平衡关系面临打破的危险,农业增收空间遭受压缩。我们认为,应逐年适度提高粮食支持价格,防止粮价下行、谷贱伤农。农资价格上涨,农资综合补贴也应该相应增加;改革农机补贴机制,特惠式的农机购置补贴应转变成普惠式的农机服务购置补贴,惠及全体农户,并提高补贴水平。

  农宅建设装修标准日益提高,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新建住宅全部采取砖混结构,建设二层楼房的农户28家,新建住宅倾向两层化。而且也舍得花钱装修,特别是婚房装修不输于当地城镇水平。但同高屋大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水,电力供应不足,三四五月份正是麦田浇水用电高峰时期,却经常因压负荷而停电。我们认为,村建设不要急于拆掉农民的房子,重点应放在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统一规划并指导农宅建设。

  信息接收渠道狭少,电脑和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电视和手机已经普及,每百户电视、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达到153部、258部。电脑发展迅猛,娶媳妇电脑已成为必购品,年轻人相互攀比,可以预期电脑很快就要普及,但互联网接头不足。在信息接收渠道选项中,位居前三位的是电视、广播(村内广播)、互联网,分别达100%、100%、23%。而报刊、会议、远程教育等选项几乎为零。便于掌握和系统性强的报刊,由于经济原因,订阅的很少。农家书屋缺少场地和人员管理,活动基本停止。我们认为,拓宽农民信息接受渠道,要重点提高农村互联网的覆盖面和质量,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大力开展手机短信服务;送报刊下乡要直接入户。党政机关的报刊,将其直接送到帮扶村农民手中,更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6-15/5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