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仅33.17%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和“有所好转”,而认为“没有好转”和“有所恶化”的占55.26%。5月30日,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中国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识度调查”显示,公众对我国食品企业产品的安全态势持不乐观态度。
《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2年卷)》显示,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总体判断持不乐观态度。45.6%和27.76%的公众认为“不太安全”和“很不安全”,70.23%的公众认为生产加工是我国食品产业链中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而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依次为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水产及其制品、果蔬、粮食及其制品。42.10%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企业提供的产品将“更不安全”,仅有6.71%的公众认为“更加安全”。
在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上,政府信息、媒体信息和专家言论占据前三位,分别为31.89%、24.58%和19.67%。但同时,只有3.13%的公众认为政府对食品安全日常监督和检查力度“很强”,认为“比较弱”和“很弱,亟待加强”两项之和达到64.01%,另有66.21%的公众认为政府惩戒食品违法行为力度“比较弱”和“很弱,亟待加强”。
对处理投诉的满意程度,有51.19%的公众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略高于“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公众认为监管部门处理投诉时最突出的问题是“推诿扯皮”,比例达到36.75%。
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调查结果显示,64.70%的公众建议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应集中在“应像惩罚酒驾一样,通过立法手段严厉惩治食品造假者”,43.72%公众建议“完善监察缺席,对失职监管人员依法问责”,24.21%的公众建议应“强化企业的自律,加强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