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坚持抓好安全用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

网友投稿  2012-05-18  互联网

    5月农忙时节,正是小麦等夏收作物生长管理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怎样科学安全地用好农药为农作物防病治虫,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广大农民关切的大事。5月10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项目”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正式启动。200多位农民跟着培训老师认认真真地上了一堂安全科学使用农药课,并收到了一个包括知识挂图、防护服、防护面罩、《病虫害防治手册》等物品的大礼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这次活动就是落实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安全用药的培训力度,为更好地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业丰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支撑和服务。”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钟天润告诉记者,今年将在12个省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病虫害重点发生区域举办300期培训班,重点培训种植大户、农药经销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合作社和统防统治机手等,预计培训农民两万多人,并带动各有关省植保站培训农民10多万人。今年的培训范围更广,人员更多,编印的《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指南》统一教材更为规范,培训形式更注重互动教学,培训效果也会更好。

    农民用药水平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

    当前,使用农药仍是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手段,每年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农药用量达30万吨(折百),这些农药大部分靠一家一户的农民去喷施。农民用药水平的高低、能否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从源头上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农药使用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什么作物用什么药、什么时间打药、配多少浓度都有讲究,而且农业病虫害种类多,农药新品种和新剂型也多,农民很难掌握技术要领,盲目用药、乱用药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农药和药械处处长邵振润告诉记者,他们曾对15个省37个县的1632个农户开展过农药使用现状调查,调查显示,农民安全用药意识较差,65%的农民在配药、喷药时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52%的农民用药后随意扔掉空药瓶,34%的农户在床下、屋内随便摆放农药。很多农民不了解作物病虫害相关知识,仅凭感觉和经验用药,并且片面追求速效性,不注意遵守安全间隔期。

    邵振润说,多年来依靠农药科学防控病虫,我国每年挽回粮食损失600多亿公斤。科学安全使用农药,能有效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夺取农业丰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环境安全。而如果不能安全科学用药,不仅达不到防治效果,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还会带来农药残留超标、作物产生药害、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水平至关重要。

    面对面教学参与式培训

    针对目前我国多数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差、技术水平低的现状,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多年来坚持抓好安全用药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1年起,先后与先正达等农药企业携手合作,在20多个省、市、区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安全用药技术示范、宣传与培训工作,创造了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合作培训农民的新途径。11年来,累计开展培训3519场,培训22万多人次,编印了《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挂图》、《病虫草防治手册》等培训和宣传资料25万份,赠送安全施药防护衣、防护面罩各20万套(个),喷雾器1万台。同时,按照不同农业区划和作物布局,在28个省(区、市)选择44县(市)作为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农民对科学安全用药知识非常渴求,白天下田没有时间,我们有时利用晚上时间上课,农民端着水啃着馍也会认真地听。”该项目首席培训师黄琏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和农民面对面地教学,累计培训已经超过了500场。她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给农民讲课,要特别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多运用图片展示和生动形象的词语,让农民容易理解。用真实的事例告诉农民不注意安全用药的害处,同时穿插启发式的提问,比如“这些蔬菜怎么了?”“这种病害我们有没有碰到过?”“有了病害怎么办?”以此带动农民的注意和兴趣,三四个小时的课农民都能坚持听下来。

    “培训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画、培训班和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并探索出宣传普及安全用药知识的新模式,将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宣传、示范融为一体,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等互动新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农民进行讲解,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通俗易懂,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邵振润说。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掌握技术

    安全用药培训能给农民带来哪些转变?在启动仪式现场,记者采访了几位刚听完课的农民。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后王村的农民李洪军告诉记者:“要说打什么药治什么病咱也都知道,可打药时要注意啥、怎么用药才科学、什么时候用效果好这些真不太懂,这次听老师讲学了不少知识,很实用。”

    “以前喷药也不知道戴口罩和手套,用完的农药袋随手就扔在田头,听老师讲完就知道了,以后再打药可得做好防护,农药袋也要清洗好集中起来处理。”贾汪区塔山镇各湖村农民耿德英说。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项目专家、高级农艺师梁帝允说,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用药水平,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少用农药、降低防治成本都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培训后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意识大为增强,农民购买农药的盲目性降低,能够合理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混配和喷施,避免了农药的乱用、滥用现象,不科学用药行为得以改变。

    根据对四川省广汉市培训点的调查,经培训的农民96.6%会在配药前仔细检查农药标签和认真阅读使用说明;96.9%的农户知道了农药安全间隔期,比之前增加了23.58%;使用量杯和瓶盖进行定量配制液体农药的农户比例分别增加了13.45%和6.11%,盲目混配农药的农户大为减少。同时,农民自我防护意识也明显增强,打药时开始注意戴口罩、戴手套、穿防护衣裤,施药后还注意及时洗手、洗澡、换衣服。在湖南省浏阳市,培训前施药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农户占83.3%,培训后仅占3.3%;培训前,施用农药后用肥皂洗手的仅占43.3%,培训后达100%。

    “农民的用药观念也有了明显转变。”梁帝允说,农民在选择药剂时,从单纯追求快速、广谱、便宜转向追求安全、高效、对路;从喜欢用一些毒性较高的农药老品种转向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品种。并且有了农药废弃包装不能随意乱扔、农药器械要注意保养和清洗、农药要安全存放等意识。

    农民安全用药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进了农药施用成本的降低。梁帝允说,在河北省乐亭县,农民培训前防治蔬菜病虫每亩施药19次,成本370.12元,培训后减少2次,节约成本53元,下降14.33%。并且培训后各区域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有了明显提升。如四川省的农药残留合格率一直都保持在98.99%以上,广东和云南最大增幅分别为37.5%和16.46%。

    “农民培训是搞好农药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应加大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力度。同时农民培训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黄琏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农药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将新产品、新技术融入农药安全使用和管理中来,帮助更多农民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5-18/5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