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产品价格坚挺 物价维稳压力犹存

网友投稿  2012-03-26  互联网

  尽管2月份CPI已经回落至3.2%,延续两年的实际“负利率”首次转正,但从重点商品运行情况来看,稳定通胀仍存在几大难点。

  首先是养殖业利润缩水,将拉长禽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周期。据中国生猪预警网总经理冯永辉介绍,去年五六月份猪肉价格的暴涨,形成高基数,今年猪肉对CPI的影响没去年那么明显,甚至是负的贡献。但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养殖业利润大幅缩水约30%,这将影响补栏和未来生猪供应,难以出现前两轮周期中大幅过剩的情况,猪价仍将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运行,老百姓总体感受依然偏贵。

  其次,在货币政策并未大幅放松情况下,近日大葱10元钱两根的消息,凸显中国农业正面临的长期土地困境。据媒体报道,由于连续两年的坏行情导致葱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供求失衡推高大葱价格。

  中国13亿人,18亿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居民饮食消费早已不满足于大米馒头,而对动物蛋白和多样性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农业基础难以为继,近几年来,白糖、生姜、棉花等价格轮番上涨。

  有从事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机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山东、安徽、河南的大豆平均亩产量约280斤,玉米、小麦、棉花产量分别为900斤、900斤、160斤,再根据价格算出单亩产值,并扣除不同品种的消耗人工成本,今年大豆种植效益最低,农民情愿小麦、玉米套种。同样道理,东北地区种植玉米、水稻效益较好,那么明年大豆和油脂的情况将十分堪忧。恰恰大豆下游对接饲料和油脂工业,对CPI的传导作用非常明显。

  另一个比大葱、大豆更值得重视的品种是玉米,其价格近日刚刚创出历史新高,辽宁中部地区饲料企业烘干玉米收购价格为2320至2340元/吨,已经超去年高点10至30元/吨。玉米是中国三大主粮之一,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进口,市场担心其步大豆后尘。

  此外,随着城镇化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二三产业发展吸附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对农业生产成本带来趋势性的影响。记者在调研中注意到,河南、四川这样的农业和劳动力大省,农民工2000~3000元/月已很正常,而一些靠近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有些城镇周边的农村,田里种上了各种树木,或开发成苗圃、农家乐,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何大城市蔬菜越卖越贵。

  在CPI各项权重构成中,食品占约三成,从以上肉禽和农产品价格的刚性上涨趋势来看,食品部门对通胀构成的压力将持续存在。

  最后,从影响通胀的外部环境来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依然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并未因中国需求减弱就掉头向下。目前,国际油价仍在100美元上方,铜价8300美元,说明低利率、高债务背景下,市场普遍存在的对发达国家货币贬值的忧虑,而对我国则意味着输入型物价上涨威胁并未解除。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3-26/5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