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三农”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耕地、农机、畜牧产品等生产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壮大,完成了从单门独户的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经营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推动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分层次逐步深入。
当前,“三农”金融需求按使用目的主要可分为解决扶贫的低级金融需求和扩大再生产的商业可持续性金融需求。所谓扶贫性金融需求,就是农村里的大部分农户,依赖其拥有的土地或少量的畜牧产品,以小额的、仅能满足最低的生产资金或有限的金融服务需求。农业组织化生产方式的出现孕育出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的商业可持续性金融需求,即在大量拥有土地和畜牧产品的基础上,农户进行组织化、专业化、较大规模生产的资金需求及相应的配套金融服务。一是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的传统种植业信贷需求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人均耕地较少、仅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的部分农户,由于其农业生产成本投入低,贷款需求不是很强烈。二是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户贷款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土地向一部分人集中,种植大户比例逐年增加,其贷款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呈高速发展势头,其贷款需求和投入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四是从事高效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的农户成为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贷款人数多、资金需求旺盛、贷款满足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农业组织化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更新。对金融机构来说,首先必须要生存下来,才能提高服务,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促成了金融机构优先选择可以保证经济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服务对象。一是支持组织化农业符合涉农金融机构商业化趋势。在农业组织化的基础上,涉农金融机构将有条件提供完全商业化的可持续性金融服务。在当前农业生产组织提供不出适合抵押物的情况下,走组织化道路将是商业化贷款的最佳形式,有了发展项目的农户带头人,寻找有同样发展意向的农户共同达成协议,组成一个生产合作组织,形成“农户+生产合作组织+金融机构”模式。生产合作组织的成员必须有一定的入股资金或者会费以确保成员之间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种信用保证。各成员在农村金融机构存入一定的保证金,农村金融机构根据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项目,就可以考虑信贷支持。这样的农业化组织,信贷风险将大大降低。二
是组织化农业与涉农金融机构的互动发展将形成双赢局面。随着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将逐渐发展成具有股份制的农业合作机构,组织会演变成更大的企业。农村金融机构不仅仅是提供资金的支持,理财等其他更多的服务会同步跟上。这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服务的多样化、功能的多元化。随着资金的有效投入,促进农业组织化生产的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促使农村的城镇化,促进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进化。农业组织化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农村金融创新的前进目标。把农业组织化与农村金融资源结合起来、把支持“三农”与金融创新结合起来、把金融惠农政策与防范金融风险结合起来,是推动当前农村金融创新之花绚烂开放的根本。
建立农业信贷投入的风险补偿机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产,大多是圈养的畜禽、大田农作物等,这些流动资产和集体土地无法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而且,有的农民合作组织财务欠规范、自然风险比较大、贷款额度较小,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应探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
与政府紧密合作,采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模式,通过政府扶持、多方投资的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农业、农村保险体系,为农业经济组织的信贷市场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部分农业经济组织予以贴息。
培育合格的农村信贷承贷主体。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等办法,解决农业组织化生产中的融资难题,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长期建设,这也会为金融机构自身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继续做好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农村重点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等一些信誉好的客户信贷支持,对农村的各种联合体、个体和民营企业,只要产权明晰、产品有市场、管理优良、有良好的信誉和充分的还款保证,就尽可能地满足其信贷需求。二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基本建设方面的信贷投入,因其贷款需求量大,收益期限较长,必须有责权利清晰的承贷主体,并有足够量的抵押担保品,确保贷款按期收回。三是引导农村经济组织中各主体进一步密切关联度,加固产业链条。加强同各部门的合作,督促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减少由于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所造成的贷款损失。四是利用金融行业信息来源广泛,集中的优势,为农业经济组织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切实解决农村信息不灵、农业科技水平低的现状,减少农业生产的决策、经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