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蔬菜市场再起波澜。持续上涨近半年的蔬菜价格连续3周下跌,内蒙古、青海、山东等省份的土豆、大白菜、生姜等不仅价格大幅跳水,而且遭遇“卖难”。
与这波市场行情变化相似,近几年蔬菜市场也一直起伏不定:2010年下半年菜价居高不下,到2011年5月,不少地方出现蔬菜滞销、价格下滑;2011年夏天,蔬菜价格开始一路上行,至国庆节前后“高价菜”已成寻常;最近,部分地方和产品再现菜难卖、菜价贱。那么,菜价涨涨跌跌,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该如何应对?
“菜园子”怎么种
在一些地方,因为信息及时,菜农开
始讲究“错峰种植”,以差异化、优质化获
得了市场
从地头到餐桌,蔬菜产供销链条的第一环,是“菜园子”。因此,应对蔬菜价格涨跌,首先要从源头种好“菜园子”。
那么,如何才能种好“菜园子”?最近,山东济南大白菜刚一上市,每斤价格就比去年低了三四毛钱,地头批发价只有一毛多;生姜更是跌得让姜农措手不及,去年产地收购价一斤卖到四五元,今年一斤只有几毛钱。同样的大白菜、同样的生姜,为什么隔年价格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专家分析,造成这种反差有季节性因素,一般每年一季度蔬菜供应处于淡季,价格相对较高,三季度大量上市,如白菜、生姜之类,价格也相对降低。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产品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盲目扩大了许多,从源头造成了供求失衡。一些菜农说,种了一辈子的菜,现在不知道种啥好了。
可见,种好“菜园子”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种什么。青海大通县蔬菜经纪人李有成告诉记者,去年土豆行情好,村民今年想接着种,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建议村民改种胡萝卜,结果今年土豆滞销,胡萝卜销路特好。在一些地方,因为信息及时,菜农开始讲究“错峰种植”,以差异化、优质化获得了市场。
而更多地方的菜农却没有这么幸运。人多地少、分散种植、信息不畅,是我国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菜园子”里种什么,菜农基本上依据上年度市场行情,凭经验、跟风走,常常造成同类蔬菜“一窝蜂”上市,形成结构性过剩。今年大白菜、土豆、生姜、大蒜等“烂市”,重要原因就是大量集中上市。
种好“菜园子”的另一个关键是种多少。种多少不仅关系到蔬菜供求,还对价格涨跌造成直接影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通过对全市近10年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价格数据分析发现,蔬菜面积每减少1万公顷,蔬菜价格相应上涨0.17元。但现在的“菜园子”大多独立分散,缺少沟通渠道和平台,菜农只管自己种多少,不知道别人种了多少。内蒙古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4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110万亩左右,周边甘肃、青海等地同样大面积增加马铃薯种植,“想不过剩都难”。
所以,种好“菜园子”的关键在于让菜农知道种什么、种多少。
“菜路子”怎么通
打通“菜路子”需要整合零售环节,提
高市场流通效率,形成与“大生产、大
流通”统一的流通模式
“菜路子”包括信息通道与物流渠道。让农民知道种什么、种多少,取决于“菜路子”是否通畅;蔬菜供应能否丰富稳定,取决于“菜路子”是否通达。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与海盐县相隔不到100公里,但今年上半年,两地菜农却形成了一方种植的各类蔬菜“不够卖”,一方种植的包心菜“卖不掉”的反差。原来,余杭区在当地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了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信息反馈渠道,各蔬菜合作社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本地蔬菜品种的种植地块、种植面积及外地各种蔬菜进入杭州市的品种与数量及销售信息,从而为当地蔬菜合作社种植蔬菜种类与面积提供有效参考,保证了蔬菜销售与菜农利益。
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需要政府部门支持。从实际来看,各地蔬菜种植与流通信息渠道存在覆盖面小、信息不完善、功能单一等缺陷,不能对产量、价格、库存、消费等及时做出分析预警,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
在蔬菜流通领域,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过布局仍然不尽合理。国内批发市场经营主体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基本处于从产地采购、运输和批发市场销售的简单模式,议价也以卖方与买方一对一“对手”交易为主。像北京这样的特大都市,蔬菜流通还是以摊贩模式的农贸市场为主,零售环节损耗大、批零差价长期达50%左右。流通成本高,从寿光到北京的运输费用和在北京的批发费用分别占成本的14.7%和7.7%。
所以,打通“菜路子”需要整合零售环节,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形成与“大生产、大流通”统一的流通模式。在农业发达国家,近80%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目前,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通过建立蔬菜集中物流配送体系以降低零售环节成本,同时鼓励“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促成产销一体化。
“菜篮子”怎么供
保障菜篮子供应,一在于市场作用,
一在于政府调控指导
“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如何让“菜篮子”满足供应,让农民、市民都受益,既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加强科学调控。
山东寿光是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1983年曾有过5000万斤白菜烂在地里的“白菜事件”。其后,寿光开始大力搭建蔬菜批发市场。现在,蔬菜市场已从最初占地17亩发展成为占地3000亩的“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此外,寿光还在镇村建设了40多处规范化专业市场和196处规范化集贸市场,设立了575处地头市场,让菜农“棚里摘、棚外卖”;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海上“蓝色通道”,创建了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的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如今,寿光蔬菜销往全国30个省区市及10多个国家与地区。
所以,保障菜篮子供应,一方面在于市场作用,另一方面在于政府调控指导。如何调控?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各地的经验来看,哪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得好,哪里的蔬菜产供销就搞得好。因此,确保“菜篮子”供应和安全,需要切实扶持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手连市场、一手连农民,在“菜园子”、“菜路子”到“菜篮子”的每个环节都能直接发挥作用。
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通过对蔬菜生产、批发和零售环节的价格监测、安全环保监测,防止不良炒作,造成暴涨暴跌。同时,推进产销衔接,比如推进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推进流通企业、学校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推进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