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高速路驶进腾飞大道东拐,刚前行一会儿,“前不塔气村欢迎您”的门楼牌告诉人们已进了村。村庄南口通向田野的柏油路门庭上,“赛罕区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几个大字赫然入目,阳光下的百栋温室大棚顺路两侧一字排开。
“前不塔气村不仅是赛罕区,也是首府地区第一个产业化、设施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委会副主任秦德贵兴奋地说,“村子这些年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上世纪80年代初,全村300余农户,1500来人,总共有4200亩耕地,一半种粮一半种菜,而且都是露地种植,一年一换茬,产量不高,也就是解决农民温饱。现在呢,村里菜地4000多亩,其中设施农田1460亩,温室大棚900多栋,每年向呼市提供商品菜1.3亿公斤,更是呼市第一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谈及这些变化,秦村长的嘴里不时提到一个词――永业科技服务站。
“试金石”让菜农捞到第一桶金
秦村长所说的永业科技服务站由永业公司于2007年4月建立,在村南口路西显得格外醒目,店外以绿色为基调的荣誉墙张贴着永业生命素产品的科技鉴定报告、研发报告、产品正确使用说明,科技服务站内配有电脑、植保报纸、光盘资料、液晶电视、产品使用手册、农户增收案例KT板宣传等,应有尽有。
据了解,永业生命素是取源自内蒙古蕴藏丰富的风化煤和褐煤资源,从煤炭当中提取出的腐殖酸经过高科技的提取、淬取工艺复配多种营养元素加工而成,是一种含腐植酸的水溶性肥料,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抗病虫害、改善农产品品质、增产增收,很多农民形象地说,永业生命素就像是农作物的“小人参”。
有着10年销售农资商品经验的科技服务站吴永平经理介绍,这个被作为永业公司“样板村”的村庄,现在几乎户户都使用生命素。他说,并不是农民一开始就能接受生命素产品,起初,永业的技术人员说服一些农民免费领取生命素回去试用。很快,使用过生命素的蔬菜就有了效果,产量和品质都有提升,一个简单的财富公式开始让前不塔气村的农民们心悦诚服。
一亩地使用3瓶生命素,成本48元,大田作物能够普遍增产10%到15%,而蔬菜瓜果经济作物增产可达到15%到30%,投入产出比通常都在1∶10以上。账还可以算得更细,作物质量增加,品质改善,还提早上市,必然会卖个好价钱,每亩西红柿、黄瓜增产在20%以上,每斤增收1毛钱,1亩地就能增收3000元。
于是,村里使用生命素的农户越来越多,随着永业在前不塔气村建立的样板田数量逐渐增多,永业建立了销售永业生命素及贴身农民进行农技推广服务的样板店,即现在的科技服务站。
村民段全喜被称作村里的蔬菜大王,聊及永业的生命素,这位朴实的农民竖起了大拇指:“样板田自从喷施生命素后,各种时令蔬菜叶片深绿,生长速度快,抗病效果明显增强,绿色无污染,都能卖上个好价钱。而没有喷施过生命素的菜地则生长速度慢,口感相对差,价格也上不去。眼下样板田种的白萝卜个大甜脆,形状又好,提前上市10天,每亩增产近1万斤,增收5000元左右。”
技术服务成致富“点金棒”
产品打开了销路,永业的脚步没有停下,而是积极地投身于怎样发展前不塔气村的蔬菜产业,怎样带动菜农致富。“农业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种子、肥料、土壤、气候等都会影响收成。永业科技服务站,不仅向农民提供农资,还要推广优秀种植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业灾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指导,最大程度地贴近农户。”永业公司有关人士说。
在菜农靳福和家的大棚里,永业公司派驻前不塔气村科技服务站的技术员郭永青专程过来查看他家种的黄瓜。这十几天来,靳福和大棚里的黄瓜都不咋长,还烂根儿,郭永青接到电话后,马上赶过来。经过仔细查看,诊断出了靳福和家黄瓜的病因并对症下药,靳福和大大地松了口气。和郭永青同来的还有一名技术员,她俩每周来村里服务3次,菜农有应急问题她们也会马上赶来解决。
“我们提供的科技服务全部是免费的,不仅帮助农户对永业生命素进行规范使用,同时还帮助他们在田间地头解决遇到的各种种植、养殖难题。”聊起自己的工作,郭永青很自豪。
据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介绍,截止到2011年6月,永业公司已在全国乡镇、村庄建立起2.8万多家科技服务站,这些科技服务站,逐步构筑起一条农村与城市之间双向产销渠道,带动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通过优质农资产品与服务帮助农民生产出健康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在帮助农民种养出无毒无害的农畜产品,给农村送财富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健康。
村企结对创“三赢”村委会副主任秦德贵说,前不塔气村已成功注册了“汇东”绿色无公害蔬菜商标,同时村里的“惠东农贸市场”也开始营业,西红柿、彩椒等蔬菜品种经二连国际口岸出口蒙古等国。“从注册品牌到出口外销、从大棚种植到建成蔬菜基地,咱村处处都领先一步,永业公司真是咱村发展的‘生命素’。”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前不塔气村已经名声在外,源源的开发商机正在涌向这个村庄。“现在我们村70%的蔬菜在田间地头就被收购走,菜农们根本不愁销路。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秦德贵介绍说。
作为永业的第一个样板村,前不塔气村的良性发展,对永业公司同样意义深远。永业开始在全国复制前不塔气的成功模式,在各地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种植情况的科技服务站,缩短科技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发力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仝宝生说,随着2009年永业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永业科技服务站数量快速增长,高科技生命素产品及永业贴身农民的科技服务被广大农户赞誉、认可,使得生命素产能需求大幅增长;2010年,永业武川三万吨永业生命素项目投产,实现产能大幅提高,保障了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今年8月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期间,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等领导专程前往永业武川工业园区以及前不塔气村蔬菜基地及永业科技服务站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对永业科技服务站实现“最后一公里”零距离贴身服务农民的模式给予了积极评价、高度认可。
今年9月,由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协会会长赵冬缓、中国农业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唐运新及20多位资深的农业科技专家组成的考察团深入永业,实地考察永业公司科技研发示范基地,永业模式给中国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带来的新发展思路同样获得这些老专家、学者们高度肯定、高度认可。
瞄准了村庄这一终端市场,也为了支持村的建设,永业公司选择了村企联合的发展道路,开办了科技服务站,在帮助前不塔气村菜农解决种菜难题,让菜农走上致富路的同时,自身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是给前不塔气村带来了腾飞的发展,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三赢”。在这个“三赢”局面中,永业贴身服务农民的模式也揭示出了中国业发展中农民的新功能和定位,企业与农户之间不再是B2C的关系,而是B2B的关系,18亿亩耕地上的数亿农户无异于是数亿家小型农企,这种全新为农户服务理念的转变,无疑创出一条中国村建设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