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内蒙古新上市土豆大量滞销和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怪圈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0-14  互联网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 最近,内蒙古地区新上市土豆因为销售困难而价格暴跌,江西省农产品市场绿豆平均价格比2010年底下降20%,苦瓜下降19%。此外,辽宁、山东等一些地区大白菜也大量滞销,目前山东大白菜价格跌至每公斤0.06元;棉花价格也出现暴跌。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引发关注。

内蒙古土豆大量滞销

正值土豆销售黄金期,国内土豆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农民却愁眉不展。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土豆主产地,土豆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0%至50%。

看着跌价的土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中营子村农民张玉香说:“种土豆一亩地收入不到100元钱,真是搭上苦工白干了一年。”他今年种了8亩土豆,亩产量约750公斤,包括500公斤大个的和250公斤小个的,按现行市场价算一亩的产值共计500元,而每亩地化肥、种薯、雇人等的投入就达400元。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五一种畜场,来自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魏秀连去年与6个亲戚承包了1000亩耕地种植土豆,收购价是每公斤0.8元左右,亩产值约2000元,但每亩地投入将近3000元,一亩地要赔1000元。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去年土豆价格高,今年全国土豆种植面积扩大,因而供给相对过剩。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土豆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锋说,去年全国土豆总产量不足5000万吨,而今年全国总产量预计超过7000万吨。

据内蒙古农牧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统计,今年全区土豆的种植面积114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110万亩左右,产量1100万吨,比去年增加260多万吨。

“两头叫、中间笑”

“现在种地太难了,往往是前一年挣钱的作物,第二年就赔钱,我们每年也不知种什么好。”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上秃亥乡范家村的农民祁孝华说。

像祁孝华一样,许多农民都受到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导致农业生产决策失误,并造成减收、返贫。

虽说供过于求是此番土豆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但如何减少农产品市场的经营风险,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大量种植—供过于求—价格大跌,这种风险似乎成了一种周期性现象。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农民王三喜说,农民往往根据去年的行情来决定今年的种植情况,但人人都跟风种一类农产品,价格就下来了。“就算收成好,卖家也很难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土豆滞销事件暴露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脆弱性,也说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不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服务还不到位,缺乏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应对能力,最终使农民利益受损。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指出,对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社会上普遍认为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情况,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

怪圈源头:信息不对称

一些专家指出,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等特点,往往是调控难点,而期货市场最突出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可以对农产品生产发出“强烈信号”。

据了解,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市的粮油类期货包括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菜子油和早籼稻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及棕榈油期货等10个品种。

不过,河南一些基层干部说,一些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关键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上级总要求基层干部给农民送信息、指导生产,但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已与国际市场联动,情况复杂,基层干部根本把握不住。虽然中国也建立了期货市场,但毕竟离农民和基层干部太远。实际上,农民是靠着“去年价格”指导今年生产,总跟不上趟。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九认为,造成“卖难买贵”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卖难”只是一个开始,信息不通畅还会导致“买难”的困境。他呼吁尽快建立起全国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信息沟通不畅问题。

北京新发地市场信息部经理刘通认为,农产品销售成本中场地租金是“大头”,开发商皆以商品房门市出租价钱定价,导致租金和菜价同时上涨;另外,随着城乡接合部的大拆大建,使得原本廉价出租的平房消失,也让蔬菜经营的个体商户的生活成本大幅提升,间接导致菜价的提高。

解决“卖难买贵”问题,有关专家认为,一些欧美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以政府买地置房为主,建设公益性的社区菜市场和批发市场,并以免所得税的方式向外廉价出租;又如专门制订公益性市场法,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来办,而不是完全依靠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等等。

连日来,有关部门动员大型企业如物美、华润万家等前往产区进行“农超对接”;内蒙古有关方面也采取措施,派工作人员到北京、山东等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跑订单、找销路;部分省市和自治区,紧急划拨资金支持土豆收购及加工。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0-14/5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