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增产为世界粮食安全注入强心剂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张意轩)“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有望实现‘八连增’。”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信心颇足。
当然,这种信心来自于数据的支撑——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3.2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7.6%。从主产区实打实割和专家田间测产情况看,秋粮单产有望高于上年;加之面积增加900多万亩,秋粮增产已成定局。今年夏粮已增产62.4亿斤,早稻已增产28.5亿斤,加上秋粮增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8年增产。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粮食的再次增产,不仅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加了一道安全闸,更为重要的是,为世界的粮食安全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北方冬麦区发生冬春连旱,长江流域发生旱涝急转的灾害,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今年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相当严重,在此情况下,粮食为何仍保持增产势头?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陈晓华用这句老话来概括。他表示,政策有力、抗灾有效、科技到位、天道酬勤,是今年大灾之下夺得丰收的主要原因。
陈晓华介绍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0万亩,其中高产作物(水稻、玉米)比重比较大。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单产比最高的2009年高出4.9公斤/亩,早稻平均亩产比2009年也高1公斤,秋粮的单产水平也会提高。
此外,今年和往年比,夏粮、早稻和秋粮都继续增产,这是多少年都少有的。全国实现均衡的增产,除西南地区、受灾地区因灾减产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是增长的态势,东北地区的增产预计占全国粮食增产的七成以上。
■ 粮价呈温和上升态势
不过,一个现实是,粮食丰收了,但价格仍呈上涨态势,原因何在?
“这一轮粮食价格的温和上升,主要不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产生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构成。”陈晓华用“温和上升”来描述现在的粮价态势。
他分析,首先是成本推动,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显示,从2004年到2010年,粮食三大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的生产成本分别提高了10.4%、10%和10.3%,这些年的粮食生产成本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也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变化。2008年和2010年,国际市场的粮价普遍上涨,涨幅远远高出国内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而且这些年流动性增加、投机炒作冲动的增强,也提升了人们对涨价的预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变动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一些农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这对农产品价格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陈晓华强调,“对粮食的价格,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要稳步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保持粮价的基本稳定。”
■ 有能力稳定农产品价格
除粮价外,猪价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备受关注。
对此,陈晓华表示,农产品的价格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其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或者说温和的上涨,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来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会对少数低收入者带来生活的压力。所以,应该建立相应的补贴制度,来解决这样的问题。”陈晓华表示,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是有能力的、有保证的,同时也要看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也是存在的。
谈及未来趋势,他表示,由于成本的增加,粮食价格还会温和上涨,但上涨空间非常有限;蔬菜价格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畜产品价格在目前高位运行一段以后会逐步回落,水产品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