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锡旺的孤独、村会计吴秀金的无奈等待、汪土旺60岁了还像个“拼命三郎”,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问题:山区缺人、更缺能人。贫困留不住人,因为缺人愈加陷入贫困,这个循环在欠发达地区至今难以破题。
在这次蹲点体验中,记者们发现,越是需要人才的地方越是留不住人才的矛盾愈来愈突出。过去,山外的世界还没有那么精彩,一些乡土能人还能在村里发挥作用,可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连青壮年都难见的空心村,更不敢奢望人才了。
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渴望突破瓶颈的愿望愈来愈迫切。村民们满心欢喜选了一些致富能人当村干部,希望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能够带着大家共同富裕。可是,如果他们一旦离开山外配套的资源环境,天天窝在村里,要致富又谈何容易?如果他们长期在外发展,不要说村级经济壮大,村里的事务又由谁来打理?这是欠发达山村的两难境遇,亦是当地村干部难以言说的苦衷。
在一些地方,一批乡土观念强、富有责任感的中老年村干部,成为欠发达山村的创业主力,他们确实也在改变着村里的面貌。然而,这支50后的队伍让人感动之余更有担忧,后继者又在哪里?这些年,随着生态经济理念的普及,也开始有一些有见识的青壮年到农村谋求发展,蓝锡旺可以算是其中之一,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人实属独木难成林。
外面的人不愿进山来,山里人又在不断出去,谁来带领空心村发展致富?又有谁来参与建设?所有的资源要素似乎都“嫌贫爱富”,欠发达山村的人才瓶颈问题,其实已不仅仅是一个人才问题,更是一个“无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