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有序推进城镇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28  互联网

  拓宽农民转移就业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我国而言,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省来说,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沿海省市相比差距明显,成为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从战略层面认识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角度厘清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对于形成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

  从理论上分析,推进城镇化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国仍有1.3亿到2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少成为农民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城镇化能够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直接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二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城镇化水平提高,必然伴随着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假定在农业产量(值)不变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会因为农业劳动力减少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程度,便于推广应用更为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优化农业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增收。

  三是扩大农产品需求,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意味着部分农产品的原有供给者转化成为需求者,进而扩大农产品有效需求、推高农产品价格,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市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多元化供应产生更多有效需求,农业结构调整将顺势加快,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潜力增强,又将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高商品率、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是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面貌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镇聚集优质要素、人才和产业的能力增强,成为吸纳更多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从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等多方面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幸福指数。

  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思路建议

  “十一五”时期,我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城镇化率由37.7%提高到45%,5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与之相伴随的是,同期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3481.6元增长到5510元,年均增长9.6%。根据我们对1982-2009年的实证分析,我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2。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测算得知,城镇化水平变量能解释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的91.1%,且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我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将增加2.773%。这表明我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且相关性十分显著。这就意味着,城镇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稳定、显著而持续的促进作用。

  今后5年,我省将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特别是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一个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从农民利益和意愿出发,结合城镇化发展阶段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着眼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加快中等城市发展。在加快建设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建设,加快县城扩容升级步伐,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承载能力。加大城镇化规划引导,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做大城市经济。推动新兴城市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二是着眼于保障农村劳动力有序融入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在综合成本约束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遵循梯度转移规律,将会首先选择所在城市、区县和乡镇安居,不会盲目涌向大城市。因此,要按照分类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区分大中小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三是着眼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优先扶持发展高就业弹性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要求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要把就业贡献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本方针,贯穿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全过程,大力推动低消耗、低污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商贸流通、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传统优势服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促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最终消费需求型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者使用型服务业快速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结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着眼于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和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加快制定和落实“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反哺政策和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保护“三农”的政策法规体系。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夯实农民全面增收的基础。

  五是着眼于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就业能力教育培训。围绕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来改革农村教育体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重点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序列,积极支持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高农民职业技术素质和转移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9-28/5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