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步履维艰的好制度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04  互联网

  早上7时,泉州市区东街菜市场管理处,农产品检测员洪丽霞走进检测室,准备好器械药水,拿了个袋子到菜摊上去收集蔬菜样本――一天的农产品检测工作开始了。

  做农产品检测,东街菜市场管理处从2001年就开始了,已被视为一个范本,眼下由管理处的4位工作人员轮流做。

  本月初,泉州“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14类农产品被定为检测品类,市区20多家大超市、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成试点单位。其中,全市仅两家农贸市场入选试点,东街菜市场就占了一席。

  连日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试点单位已开始按规定检测农产品,并每日公示检测结果,但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却显应景。而眼下超市检测农残的仪器多是简易的测试仪,尽管速测结果不一,也都上架。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要求很高,要“很到位地执行”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记录

  一个农产品检测样本

  22日早上7点:东街菜市场管理处的洪丽霞走进农产品检测室,这里有一台数字式农药残毒检测机。她先调出3种农残测试剂。

  7点20分:她拎个袋子走到楼下,挨个从菜摊边上走过,从这家抽根青菜,从那家拿朵蘑菇,并按店主的名字一一记录下来。用了10分钟,她从15家菜摊上选取了15种蔬菜,有上海青、空心菜、生菜、四季豆、凤尾菇和青椒等,叶菜占了大部分。

  7点30分:蔬菜检测开始。洪丽霞把这些菜切碎,分别装入不同的透明杯子里,摇了两分钟,把导出的汁液倒入装有农残显色剂、农残底物测试剂两种药水的瓶子。2分钟后,又倒入装有酶的瓶子里;5分钟后,倒入检测机的小瓶中,盖上盖子3分钟后,一张关于这些蔬菜农残含量的数据单打印出来,都是在正常值范围内。也就是说,这些蔬菜都是合格的。

  8点10分:海鲜检测开始。洪丽霞来到海鲜摊位上,用针管挨个从鱼身上取出汁液,注入装有A、B两种甲荃检测液的瓶中。2分钟后,再注入甲荃检测液C;两三分钟后,液体仍未变色,表明这些样品合格。“如果甲荃超标,液体会变成紫色。”洪丽霞说。

  8点15分:所有样品检测结束,检测员把结果抄写到市场门口的公示牌上,其他资料归档。

  整个检测流程完成,此时时钟已指向8点30分。“每天都要用一个半小时检测,每天7点前都会开始,有时会更早些。”洪丽霞一边吃着自带的早饭一边说,市场管理处有4位工作人员受过专门培训,轮流进行检测。

  这样的一个检测过程,都是在检测室摄像头的监控下完成的。而经贸部门则会每天调取摄像记录,以此来监督各单位的检测工作。

  记忆中的紧张时刻

  2009年9月,洪丽霞来到东街菜市场管理处工作。除了参与市场日常的管理工作,她还兼职做农产品检测。一样的工作时间,一样的工作程序,选取样本的方式和数量也没有变过。然而,这样程序化的工作中,也有一些让她颇为紧张的记忆――

  这个月初,突然有报道说龙海杨梅被检出农残超标,虽然市场里的水果摊位不多,但紧张的气氛还是笼罩了市场管理处。每天,洪丽霞和其他的检测员都要重点检测杨梅,每个批次来的杨梅都要做检查。事实证明,这些来自龙海的杨梅都没发现问题。这种紧张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媒体报道“龙海杨梅是安全的”。

  在检测工作中,洪丽霞也曾碰到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前阵子,全球蔓延“毒豆芽”恐慌时,尽管市场管理处也加强了对豆芽的检测检查。然而,检测员却意识到一件事:原来,他们的检测工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检测只能保证果蔬中农残不超标,出现其他毒害是检测不出的”。

  “虽然我们的市场没出现过什么问题,但每一次国内外出现什么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领导都会传达精神,让我们更关注相关食品的检测工作。”洪丽霞说,“瘦肉精”事件之后,东街菜市场每日一次的猪肉检疫单和屠宰发票的检查工作也更受重视――每天早上全面检查后,还要关注是否有商家补充新的猪肉进来,并及时跟进检查。

  调查

  有的做细有的“应景”

  此次的农产品准入试点单位,有批发市场也有商超等终端。记者调查发现,批发环节的检测工作都做得比较细。泉州市蔬菜公司配有五六名专职检测员,每天晚上9点至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开始收菜,一边收,一边检测,每晚检测的样本都达到150个左右,经检测后的蔬菜才放开批发出去。

  在大部分生产基地、批发环节,使用的都是较为先进的检测仪器。

  相比之下,超市的检测设备相对简单,都是便携式农残速测仪。而且,超市检测的样本大多在10个左右,相对少一些。

  在永辉超市泉秀店,工作人员拿来果蔬,磨皮取液后,滴入检测剂,然后倒在速测卡上,放入检测仪中。3分钟后,速测卡上的两个点都是蓝色的。据超市人员所出示的相关手册说明,速测卡显蓝色是阴性,为合格;显浅蓝色则是弱阴性,不正常,是不合格产品;而显白色则是阳性,即农残超标。超市的公示牌上,也明确写出上述鉴别标准,再贴上每天的检测结果。

  不过,23日,记者在新华都丰泽店看到的速测卡上,一个点是白色的,另一个点有着极淡的蓝色,而公示牌上都写着合格,所落日期是21日。但该店的副经理告诉记者,该店测试卡测出的是一蓝一白,属“合格”,日期是因为检测员忘了改,而超市每天都在检测并公示结果。但是,记者仍发现,该超市在检测结果公示牌上,也没有写出测试卡辨别的方法。

  在浮桥有名的蔬菜基地延陵村,农技技术员吴建军使用了10年的农残速测仪。他告诉记者,速测卡上两个点都是蓝色的才算合格。

  还有一些超市并不出示测试卡,而是直接在公示牌上写上“合格”。泉州市经贸委食品安全科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农产品的检测工作,有些终端做得较规范,有的则是“应景的”。

  “自做自裁”如何监管

  对各试点单位的监管,是相关部门最头痛的问题。

  记者走访的这些生产与流通领域,各个单位的检测都是“自做自裁”。即便是做得较规范的东街菜市场,检测员们每天都是靠自觉和责任心来完成工作,部门通过摄像头监控到的,也只是检测员们是否按照程序做了哪些工作。而做的结果如何、与公示内容是否对应,并不能即时检查得到。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农贸市场和超市在检测结果出来前,菜已被买走。也就是说,即便从菜里检测出农残超标,也可能难以阻止伤害。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检测合格率大都集中在97%~98%之间。而这个结果,并没有相关部门的权威检测来加以认证。市经贸委食品安全科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对于终端,部门要求检测室设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要求检测工作透明,方便消费者监督。

  “当然,最终的有效监管还要靠部门。”这位负责人说,终端的检测工作应由工商部门负责,目前市政府为各级工商部门配备了一批检测仪器,正是要他们负起终端抽检工作,在商超自身的检测工作基础上,以部门的检测结果加以认证。

  这位负责人坦言,目前市场准入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各部门的职责。

  分析

  深受传统模式束缚

  在调查中,记者无论在哪个环节、哪个部门,都会听到一个同样的声音:市场准入工作要做到很到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市场准入工作已经提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法执行,更不要提完善了。”泉州市蔬菜批发公司副总沈劲涛说,这主要是由国内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模式所决定。

  据他介绍,农产品市场准入在保证产品质量之外,还要通过各种凭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溯制度。可是,国内农产品生产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上,以零散农户为主,不像国外的农场模式,“要求这些农户卖一样菜时出示一份农药投放记录及其他票据,是不现实的”。

  而且,目前的流通形式中,都是“零散收购集中批发”,一车能集合几十户菜农的菜,即使有台账,也很难分清楚哪根菜是谁家的。“蔬菜方面要做到真正的市场准入,首先要做到各种菜都有品牌有标识,但目前的中国市场的蔬菜价格,支持不起菜农如此经营。”沈劲涛说,现在蔬菜公司都会建台账,但这样的追溯制度只能追溯到批发环节,而要全面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就要整个链条地形成追溯制度。

  除了凭证上的不完善,检测条件和技术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的市场检测中,农产品检测仅限于5种禁用有机磷检测。”泉州市农业局农产品安全监管站站长陈钦地说,而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的农残检测指标则达到37个,要做到如此全面的检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对于上了市场的果蔬,7天以后可能已烂了。

  试点推广是更大难题

  尽管眼下的市场准入工作难点多多,但对部门的人员来说,更大的难题在于试点之后的推广。

  “现在的试点单位都是较有规模较有实力的,在检测工作上能投入人力财力。而往后的推广,要面对各类小店,条件限制大,监管也很难。”市经贸委食品安全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类小市场小店有成千上万个,要求这些小终端也遵守农产品市场准入则非常困难,而部门要用有限人力监管这么多终端,每天的检测工作也很难。事实上,目前经贸委监测的全市几十个较大规模的商超和农贸市场中,在农产品检测工作方面,有的做得规范,有的也做得敷衍。特别是周边县市一些农贸市场,检测工作往往很迟进行,有的八九点才开始做检测,选取样本也不多,有的甚至一天才检测两三样。

  “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太细致,很难实现。但做好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事。”该负责人说,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应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需要各方包括商家的齐心协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7-04/5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