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1’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渔业大国虽然确立,但渔业强国尚须努力,“十二五”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安为先、以养为主,保安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增收入、奠基础为指导,认真分析新情况、新困难和新问题,深入研究对策和政策,全力推进渔业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实现渔业现代化和建设渔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在作主题报告时透露,“十二五”我国发展渔业经济,将坚持保障供给与确保安全并重、生产发展与生态养护并重、优化结构与夯实基础并重、国内开发与海外拓展并重、立足产业与着眼大局并重、建设现代渔业与促进渔民增收并重,始终把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有效供给,渔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力争达到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水产品供给充足,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水产品作为国民主要营养来源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生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全面深入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较大提升,高效特色集约的水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渔业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渔民生活更加殷实,“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问题基本解决,努力实现生产发展、渔民增收、产品优质、生态文明、平安和谐的渔业发展新格局。
据赵兴武介绍,“十二五”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将重点抓好十大工程,即渔业安全工程,主要包括渔船安全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水域生态安全和资金项目安全,通过各级渔业部门建立渔业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努力建设和谐渔区,打造平安渔业。良种推进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国际先进现代育种技术,重点建设大宗品种和优势出口品种的遗传育种中心,提高水产养殖品种遗传改良率;完善现代渔业水产原良种体系,加快水产原种场和水产良种场建设,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健康养殖工程,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区域布局,努力推进北参南养,大力发展深水网箱,一塘多养,稻蟹双收,一水两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大低洼盐碱地、山区溪流等养殖资源开发力度,合理控制、科学规划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养殖容量;加快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技术水平高的水产养殖疫病防控队伍。持续捕捞工程,加强渔船建造管理,推进渔船渔机标准化建设;加强渔具渔法规范管理,加快制订捕捞渔具准用目录和各种渔具的限制使用措施,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和渔船、渔具规模;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发展壮大公海大洋性渔业;积极建设多功能海外综合开发基地,逐步建立产供销一体、内外贸贯通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和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加工流通工程,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核心,以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为依托,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培植壮大一批加工装备先进、人员素质过硬、管理水平一流、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水产品加工业集群式发展和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鼓励加工业向海洋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领域延伸,开发多样化、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和营养化的加工水产品;推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冷链系统建设,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有效对接;积极培育大型水产网络交易平台,引导开展水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单一的传统营销方式向多元化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促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文化、休闲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特色、示范带动的原则,围绕城镇化进程、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结合渔港建设、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滨海港湾、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展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基地和休闲渔业示范区,通过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功能,保护传承和发展渔文化,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渔民增收。设施装备工程,加强水产原良种场繁育、水生动物防疫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装备建设;“十二五”末力争完成2000万亩低产老旧小池塘改造;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进水产养殖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配套完善航标、港口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加强“信息化、数字化、防灾型”渔港建设,力争到2015年,平均每150公里海岸线有一个一级以上渔港,加上二级渔港和避风锚地,使70%以上渔船实现就近避风和休渔;加快全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建造和执法基地建设,健全完善渔船动态管理、安全通信等系统建设。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开展品种培育、疫病防控、饲料营养、质量安全、资源养护、节能减排、水产品加工和宜渔水域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进行技术集成并加快转化应用;积极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探索推广机构与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渔民合作的新机制,构建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产学研单位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关键人才重点培养、急需人才优先培养”的原则,加强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以充实基层、强化服务、注重实效为重点,加强渔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渔民科学发展理念、掌握应用现代技术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渔业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以渔船节能为切入点,推进养殖、加工、渔港等各领域节能、节水减排及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积极引导、推广和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推行渔船标准化改造,研发设计节能型渔船,发展玻璃钢渔船,推广渔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更新淘汰高能耗渔船。增殖养扩工程,统筹规划增殖放流的主要物种和重点水域,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提高放流苗种质量,科学评估放流效果,到2015年实现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340亿尾;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生态修复行动,因地制宜地开展增养殖礁、生态礁、资源保护礁和游钓休闲礁建设;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使60%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一批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典型湿地及水域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加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与管理,保护水生生物物种。政策法规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科学设计、精心谋划一些重大政策扶持保障措施,增强扶持保障措施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