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
在抵御通胀的大背景下,粮食是百价之基,因此非常受关注。从实际情况看,粮食价格合理上涨是必然的,要防止的是暴涨。
■本报记者郭锦辉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而去年西南多省遭遇大旱。旱情持续将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旱情是否会助推粮价,并增加未来的通胀压力?如何看待不断走高的粮价?如何预防粮价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
旱情影响今年粮食丰收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3月,国家提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的水平,力争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的丰收年。当前,持续的旱情是否会影响今年粮食产量连续丰收?
徐小青:今年遇到的是先是北方地区的冬春连旱,继而是长江中下游数省大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数据,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据民政部数据,截至5月27日,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 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千公顷。湖北、湖南两省受灾较为严重。
长江中下游的5个省都是粮食的主产区,其中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的早稻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现在正是早稻的生长期、中稻育秧阶段,肯定会受一些影响,而旱情现在还在继续发展。过去一周以来,三峡水库放水,江西部分地区降雨,旱情有所缓解,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各地的情况不太一样,旱情肯定会影响到今年的粮食生产,但是具体影响有多大,要看旱情的发展和抗旱措施、灾后补救措施的情况,这些还需要观察。
粮价走高增加通胀压力
中国经济时报:旱情是否会助推粮价,并增加未来的通胀压力?
徐小青:旱情会影响粮食的供给,进而会对粮食价格产生影响,因为粮价基本是由供求决定的。你可以回想一下,今年冬旱时,小麦价格、期货市场的价格都涨上去了,但随着抗旱措施和天气变化,受灾面积减少,市场的预期价格就随之回落。
当大旱来临时,特别是初期,市场往往对粮食价格有上涨的预期。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价格涨多少要看供求情况的变化。就像前边说过的,旱情对粮价的影响有多大,还要具体观察。如果随着旱情的缓解、夏粮的收获、天气的变化,减产不是那么多,价格就会慢慢平稳下来。
形成通胀的原因有多个,还不能说是粮价上涨导致了物价上涨,是要素价格上涨导致了粮价上涨。旱情对农产品(16.89,0.00,0.00%)价格有影响,现在旱情影响的不光是粮食价格,蔬菜、渔业、养殖、食品价格都受到影响,当然,农产品价格上涨会给我们抑制通胀的努力增加难度。
粮价缓涨是必然
中国经济时报:除干旱因素外,当前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粮食价格未来的整体走势将怎样?
徐小青:干旱肯定会影响粮食价格,主要看减产多少,对供求面的影响多大。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抗旱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近来,要素成本,诸如农资,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粮价上涨作用明显,从长期看,随投入品价格提高,劳动力成本增加,粮食价格缓涨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从主粮供求总的情况看,小麦产需比较稳定,稻谷供求基本供求平衡,在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的情况下,国家储备比较充足。近期粮价不会有太大问题。
预防粮价暴涨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通过调控措施预防粮价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徐小青: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农收入,国家今年仍然提高了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但是现在小麦市场价格比国家的最低收购价要高,因此暂停临时收储。
国家非常重视市场供求关系,特别是粮食市场供求的变化。供求是通过价格反映出来的,在抵御通胀的大背景下,粮食是百价之基,因此非常受关注。从实际情况看,粮食价格合理上涨是必然的,要防止的是暴涨。国家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防止粮价的暴涨暴跌,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国家一定会采取调控措施,如动用库存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