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遭遇国内突发事件,只有央视、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十分着急而发出急促的声音,但发现大都从外围观察和分析,缺乏深入、透彻的内因和症结分析,专业化分析和对策少,而那些属于行业部门领导的报纸却不见踪影,发不出应有的声音。
“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表象是农民种菜太多积压而菜价下跌,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环节过多和过长,导致菜价上涨,这是顺时针常规思考和表象分析,但如能细心观察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中央新闻媒体的年轻记者不辞辛劳、十分敬业,还真挖出一些隐藏细节,如看不见的成本,即在运输过程中耗费的油价和菜店、柜台租金太贵,这是导致菜价上涨的主因。
如果各地政府真为百姓着想就应该大幅度降低运菜油价和菜店租金成本,这并不难,政府应该有的是可行的办法,如通过投资、入股、保险、扶持、补贴、扩大连锁经营等办法,降低运油和租金成本,市民、农民和菜商都能从中受益,那么1斤2、3元的蔬价可能降到几角钱或不足1元。关键是真做还是假做、下多大决心并投入多少,舍小家利益而顾及全国人民的利益,比如政府通过投入多建便民菜市场、农贸市场、菜店以及居民小区便民菜店,以最低廉的租金甚至零租金或补贴租给菜商和承租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人爱吃炒菜,一日三餐,蔬菜的销量巨大,农民的蔬菜销售本不应该成问题,对此农业信息部门最清楚,但不知何故还没有听到这方面的分析。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业市场信息格外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农民也时常关注农产品的流通信息,知道产销供求和利益关系。问题在于农业体制机制尚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政命令模式,记得当时南方一些县市香蕉、柑橘滞销的原因在于前一年县政府领导集体讨论明年全县种什么、种多大规模,还有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扩大与发展等,错误的引导和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在有些地方农民不能决定自己来年种什么和种多少。
还有在日本九州地区大分县兴起并传到我过来的“一村一品”运动也走了样,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行政命令和项目带动的政绩工程,超大范围和大面积推行,后来也没有适时调整和改进。“一村一品”的本质和精髓是在当地集中生产有特色、优质、竞争力和销路好的农产品,如一个村统一种一个品目,前提是有特色、优质、竞争力和销路。在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可以示范试行而不可能大范围强制推行,而在具有计划经济和行政指挥潜质而广袤的中国大地超大范围推广,导致单一一般性的农产品过量栽种而积压滞销。一个村十几户农民或全村农民种同样的蔬果还可以卖出去,如果全乡镇、全县都种植同样或少数几种蔬果会怎样?不知道详细、准确的市场信息的农民听命于因追求政绩和项目带动而积极性高涨的当地干部,结果是农产品因供大于求而滞销时,却束手无策。因此,即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使当地的某种农产品如何远近有名质量好,但还是交由农民做主,种多少、有无风险、滞销时怎么办,当地政府和农民合作社要适时提供最佳最适宜的市场信息和服务,而不能事事为农民做主。
每当遇到农业上的疑难问题,社会各界要多听听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日报社的同志们和实地农民的发言和建议,他们最熟悉实际情况,最能说出问题的症结并想出科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