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菜贱伤农”调查:脆弱的农产品供应链

网友投稿  2011-04-30  互联网

  编者按 今年气温适宜、雨水丰沛,我国蔬菜获得了大丰收。不过,由于南北方蔬菜的集中上市和农户缺乏组织化的盲目种植,使得本应该皆大欢喜的收获最终以“菜贱伤农”的悲剧收场。记者调查发现,全国部分地区蔬菜大面积滞销背后,凸显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完善。

  在山东大白菜滞销十多天后,4月26日,产自河北的大白菜也大量上市。便利的交通使得很多蔬菜经销商就近从河北批发蔬菜,这对于身处窘境的山东菜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于此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江西的莴笋、河南的芹菜等全国多个地区蔬菜滞销情况依然严重。

  继4月22日发布关于稳定蔬菜市场的紧急通知后,4月26日,商务部再度发令,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组织超市采购滞销蔬菜。

  但记者了解到,由于超市销售的蔬菜占整个蔬菜流通比重不到十分之一,再加上物流配送环节的制约,面对众多蔬菜滞销的区域,商超系统所起的作用有限,农产品供应链警报拉响。

  白菜的花

  人间四月天,如果眼前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自然是美不胜收的风景,但面对的要是一亩亩大白菜开出的黄花,那便意味着灾难和绝望。就在不久前,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主任赵立国目睹了这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

  4月25日,赵立国在山东即墨市移风店镇考察时,看到眼前五六十亩的大白菜菜心长出淡黄色的花。大白菜一旦长出花朵必定影响它的口感,蔬菜批发商也不会前来收购。这意味着,地里的数十亩大白菜已经成了“残次品”,不久,它们便会腐烂在泥土里。

  “你们为什么不早点收割?”赵立国询问当地农民。一般情况下,大白菜开花前15天左右是菜叶最嫩、口感最好的时节,这时候也是收割大白菜最好的时机。换言之,这数十亩大白菜已经在地里白白多长了15天。

   “一斤白菜只卖两分钱,如果收割它,肯定要雇人,雇人每天的工钱是80元,摊在每斤白菜上面,收割的费用就要5分钱,”一位农户表示,“这样下来,自己一斤菜反而倒贴钱,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它烂在地里。”

  4月份以来,据记者调查,我国福建、广州、江西、河南、上海、山东等地的白菜、芹菜、卷心菜等叶菜出现滞销情况。在北京,油菜价格曾经一度只卖到5分钱一斤。“今年江西莴笋1角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合作社成员种植的800亩莴笋很多都腐烂在了地里。”江西乐平市民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冬华告诉记者。

  辛苦耕作一年,投入种子、肥料、农药、灌溉、人工各种费用,最后白菜价格居然付不起收割工人的工钱。有人曾这样算了一笔账,以暖棚大白菜为例,种苗费、肥料、地膜、大棚等成本一棚共计7200元,一年能产出大白菜3.5万斤,折合成本每斤两角钱。按照目前的行情,经营这样一个大棚亏损居然达到 700%。

  而在这条畸形利润链条的下端,白菜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我每斤白菜只赚两分钱”。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经销商老王竖起两根粗糙的手指。在新发地白菜交易区,老王坐等客户将近一天,只卖掉不到三分之一的白菜。据老王介绍,柴油、装卸工工钱、包装费用以及司机食宿等费用加在一起,折合每斤白菜两角钱。换言之,即便是从山东白拿菜,到了新发地,成本自然上涨两角。

  过低的价格使得白菜经销商纷纷转战其他菜品。“在以前,这前面全是卖白菜的大车,现在统统都没了,”老王指着眼前一块空地说,“由于白菜生意不好做,将近三分之一的经销商都‘转型’了。”

  至于白菜滞销的原因,一种说法是,由于受到日本核辐射舆论影响,消费者对叶菜的需求下降,导致了市场上的供大于求。“目前滞销的菜主要是叶菜,根茎类的蔬菜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根茎在地下生长,受辐射可能性小。”物美集团副总裁于剑波博士告诉记者。于剑波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尽快通过科学的宣传来消弭这种负面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玉发认为,去冬今春气温高,蔬菜生长快、产量高,包括叶菜类在内的应季蔬菜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

  别人贪婪我应恐惧

  如果不是一位山东农民的自杀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菜贱伤农”的怪圈恐怕至今依然在悄无声息地吞噬菜农的血汗钱。

  4月16日下午2时,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司家庄村,39岁的菜农韩进被妻子发现在洗手间自缢身亡。在随后几天时间内,韩进之死被媒体解读为因菜价低廉而“绝望自杀”。

  回顾关于“菜贱伤农”的呼声,可以发现,几乎是在4月中旬一齐爆发。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在3月初,甚至去年下半年就能发现其踪迹。

  3月5日,农产品流通专家、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撰文称,今年上半年白菜价格难有起色。作为我国南北蔬果的最大集散地,新发地素有“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之称,其监测数据大致可体现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情况。

  刘通当时看到的情形是:3月5日,由山东各地运往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大白菜仍然延续20多天以来的状况,堵住了通往白菜交易区的通道,上市量连续20多天超过1000多吨,冬储大白菜的销售热潮不退。

  “去年白菜每天的进货量大约在600吨,”因此刘通认为,“连续20天1000吨的发货量必定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除了通过新发地监测数据的“窥豹一斑”,在更大层面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刘通认为,过去连续两年储存白菜的商贩赚了钱,连续两年种春白菜的农民也挣了钱。今年春白菜的种植面积“又不小”,山东冷棚(拱棚、弓棚)的白菜3月底就要上市,河北白菜育苗已经结束,正在或已经栽种,老白菜没卖完,新白菜源源不断地上市,因此,“今年上半年,大白菜的价格难有起色。”

  果然,在此文发表一个月之后,山东白菜出现了大面积滞销的情况。

  “去年白菜批发价一度到达一元多一斤,这是天价,也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不过很多人没在意,依然继续扩大白菜的种植面积。”刘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刘通是通过种子的价格来估算今年白菜的供给量。“去年下半年,10元一袋的种子一度卖到了100元,还依然有人买不到要通过‘走后门’来获得。”刘通表示,观测种子价格是推算第二年农产品供应量的有效办法。“如果是因为通货膨胀或者成本上涨而引发的种子涨价,继续种植没问题,如果是因为供求关系而引发种子价格大幅上涨,那就要注意了。”刘通表示。

  可见缺乏组织化引导、盲目种植是本次农产品滞销的根源所在。多家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了这一情况。

  江西乐平市民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冬华对记者表示,由于缺乏组织化种植,看到莴笋销售情况好,去年江西很多农民加大了种植莴笋的面积,导致今年莴笋价格低廉。

  而青岛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主任赵立国亦认为,山东白菜滞销与农户盲目跟风种植有密切关系。

  对于种植信息掌握不够及时,以及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组织是目前农户种植出现高风险的主要原因。那么,如果及时掌握了信息就真的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对此,刘通表示,农产品种植复杂之处在于它还受到天气的影响。“比如某地区去年冬瓜的种植量由230万亩增加到了270万亩,增加40万亩。按理说,由于扩大了供给,冬瓜价格要降下来,结果由于遇到了自然灾害,冬瓜减产了,最后反而价格比原来高出了很多。”刘通告诉记者。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我国种植面积广大,仅仅控制区域种植面积是无法控制整个供给量的。“以山东金乡的大蒜为例。金乡是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去年从60万亩增加到了80万亩,增幅不是很多,但由于全国其他非大蒜主产区的大蒜可能增加种植到100多万亩,结果必然导致大蒜价格下跌。”刘通表示。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农户应该提高对种植信息的深加工和分析能力。此外,可以建立某个单品的行业协会,比如大蒜协会,这样可以预测和统计全国市场走势。

  超市是救世主吗?

  “我们在媒体上打广告,在安徽周边哪些区域有滞销的蔬菜,可以联系我们。”红府超市总经理王卫给记者算了一账,“哪怕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两分钱卖,我们也是划算的”。

  近期,在国家商务部以及各地商务部门的引导下,全国各大超市纷纷开展农超对接,加大力度采购受灾区域蔬菜。

  4月26日,家乐福宣布与海南水果形成产地直采的对接,预计13个品种共计307吨的当季水果将从海南农民合作社直接运往北京、上海、沈阳、大连的家乐福门店。据了解,从2007年初开始,家乐福就在全国建立直采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并最终让利于消费者和农户。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市场售价较之传统模式的售价低15%到20%。

  国内大型零售商物美集团也加速农超对接的进程。从2007年至今,物美集团根据蔬果的生长周期、地域等特点,从山东、河北、陕西、海南、福建、江西等地区直接采购当地特色农产品。“目前我们基地直采的比例达到60%。”物美集团副总裁于剑波告诉记者。

  可以看到,在商务部的推动下,超市对滞销蔬菜的采购部分程度上缓解了当地菜农的燃眉之急。但根据记者调查,从农产品整个供应链来看,无论是上游农户、中间流通环节还是作为终端的超市,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依然有不少问题。

  在上游农户方面,我国没有大型的农场,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种植,上文提出的缺乏组织化种植水平根源也在此。这种情况下,超市无法与每家农户一一对应,只能选择当地大型的农业合作社。

  “超市无法与农户进行交易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由于超市需要增值税发票,但农户作为个人生产单位无法提供该发票。此外,超市与农户签约,遇到农产品价高的时候,农户有可能不按照合同约定供应商品。”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记者。

  而超市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时也容易遇到农业合作社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我们在找合作社的时候也走过一段弯路,我们发现80%的合作社仅仅有执照,没有自己的基地,无法满足我们的采购需求。另外,他们中有部分是为自己图利,很少组织农户进行科学种植。”一位零售企业生鲜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

  另外,赵萍认为,目前一些专业合作社缺乏具有素养和能力的农民来领导,大部分都是由当地供销社或者农业部门官员来担任领导,因此,在市场反应方面比较迟缓,此外也不一定能很好地代表农户的利益。

  在流通环节,不断上涨的油价、人工费用以及包装费用推涨了农产品在终端的零售价。于剑波表示,一斤蔬菜从产地到卖场要经过分拣、包装、配送等过程。以一斤白菜从山东运到北京为例,其中分拣和包装成本共两角、运输费用一角、水分蒸发等损耗占用一角,到物美配送中心成本已经多出4角,然后再由配送中心运输到每个门店需要一角左右的成本。换言之,产地批发价4分钱的菜,到了卖场至少要卖到5角4分。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农超对接尚且如此,如果按照层层批发的传统模式下来,菜价自然高居不下。

  最后在超市终端,与上游的对接亦有难题。“超市直采需要标准化生产,但目前国内农业生产达不到这个水平,”另外,于剑波认为,“农超对接对零售企业自身硬件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有强大的配送中心和销售终端及一定的冷链物流”。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4-30/5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