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长

网友投稿  2011-04-19  互联网

  新浪财经讯 4月19日,2011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今天发布,依据绿皮书,粮食连续七年增长,2010年粮食产量达5.46亿吨,农民收入也实现连续7年6%以上增长,2010年农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700元。

  李周:首先请允许我给大家介绍今天到会的领导和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专栏) 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教授;中央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局巡视员叶兴庆;国家发改委农村司副司长方言;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彭剑良;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还有我们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我们的合作伙伴有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万东华。

  现在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教授致辞

  李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2011《农村经济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首先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这项成果的完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国内外各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农村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无比大的问题,所以这个书连续出版非常不易。自从绿皮书问世以来,它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政界智库,以及关心农村经济的各方面人士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它聚合了我们这一年的研究成果,非常全面的回顾了我们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状况。所以,我希望我们在继续编这本书的同时,要提高质量,不断完善,使它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能够和我们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的地位相符、相称。

  李扬:我是研究经济的,对于农村问题自然就会有所关注,我从经济学的角度谈点感想。我觉得中国的“三农”问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过去我们 “三农”问题比较多的是集中在一些生产领域,现在显然有些新的变化。我感受到这一点是在去年参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会上,回良玉副总理也用了中国农村、农业发展到了新阶段这样的概括,他的概括是从什么角度呢?他是从以中央1号文件不同的主题,以这个为标志说这个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村问题非常重视,这是毫无疑问的,连续多年1号文件都是农业问题。但是今年的1号文件是水利问题。所以中央把“三农”的重点放在水利上,是因为涉及农业的几个方面,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不能说完全到位了,至少都覆盖了。应当做的事情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文件中已经有了基本的概括,下面就是落实的问题。但是对于农田水利的问题,他觉得这个事情才刚刚破题,而且从我们的发展来看,现在水的问题对于下一步“三农”的发展,甚至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因此,我们要把重点转移到这方面上来。咱们的绿皮书,今后这部分可能应该作为主要的内容,要长期跟踪,以便让社会各界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李扬:第二,国际化的问题。去年农业连续七年丰收,恰恰在去年,广义的农产品价格涨的最快,这个其实是对我们所有搞经济学的,包括搞农业和其他领域的,对于我们的智慧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涨让大家都很难去解释。因为这表明我们整个农业发展确实遇到一个新的大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入的卷入了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对全球市场也产生影响。全球市场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做经济学研究,最先感受到是在这次危机之前,那时候是感受到石油价格的波动,以及对国际经济的冲击。在传统的一些分析框架下,我们需要了解石油供求等等,我们看媒体确实也是这样报道的。但是危机一发生之后,就揭示出价格变化背后很多新的机制,简单的说就是“内金融化”,大宗产品在全球的交易,石油是“内金融化”,我们用这个眼光再看看其它,我们发现我们的农产品、大宗产品也是“内金融化”。“内金融化”主要的意思是大量金融资本进入了交易。另外,由于大量金融资本进入交易,使得市场运行向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就好象我们现在对股票市场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一样,现在我们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也没有很好的解释。在中国这个事情好象有进一步的发展,不是大宗产品,小宗产品也是这样,去年我们亲历了某些小产品的价格上涨

  李扬:第三,对于农业到生产,到流通,到最后的消费,要团结整个组织要好好研究。因为农产品流通主要表现是宏观问题,这些年来经济学家也认为,挺难用宏观理论来解释,因此求助于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微观市场结构理论有很多方面,涉及到交易的组织问题、机制问题、涉及到交易的参与者问题,因为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偏好,涉及到交易的工具问题,涉及到交易的程序问题。我的感觉,迄今为止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很欠缺。这些年农业政策中会涉及到这些问题,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想法。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正规的在宏观指导下的微观理论来引导农业从生产到交易,这些需要我们下一步进一步研究。

  农产品价格上涨肯定不只是生产的问题,据我调查,黄瓜在北京郊区就只有1块钱,到了北京老百姓的饭桌上是6块钱,有5块钱都在流通环节损失了。如果问题是这样的话,仅仅是增加工艺,搞什么市长“菜篮子”就不得要领,至少不能够解决完全的问题。我们还看到,最近在媒体上有报道,哪个地方东西多了或者烂了,扔掉了。这说明跟农营组织也有很大问题。我自己有个感觉,在中国很多沟通中介组织,真正代表生产力,以及真正代表消费者的流通组织其实很少。有很多组织部知道代表谁,他是打个旗号,甚至打着宏观调控旗号,在那里做的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并不真正代表生产者,也不真正代表消费者。流通组织如果做不到减少环节,做不到显示消费者偏好的话,这个流通组织不能有效衔接供求、平衡市场。

  李扬:总之,这个问题现在很大,而且很新,“三农”问题是常做常新的事情。现在是进入了新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特征。所以我希望以后绿皮书能扣住这样的新特征,发挥我们的特色,做一些理论性的国际分析、架构分析,来指导社会比较正确的认识“三农”问题,从而为解决“三农”问题,为我们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我觉得一定能够做到这样。谢谢

  李周:李扬对我们绿皮书做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进一步做好绿皮书提出了希望。对我们做更深入研究、更完整研究提出了要求。下面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朱钢教授做主题报告

  朱钢:今年的绿皮书跟往年一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一些描述和分析,并对2011年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预测。第二部分是专题讨论,主要讨论农村水利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内容包括有农田水利建设的历程和影响因素。“十二五”时期农村水利的发展展望,农田水利建设的效果和评价,还有农田水利建设管护建设。有三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

  第一,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增长,但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不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田水利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但是由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农村水利投资没有直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对小麦单产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因为投资的不足,所以我们国家农田水利设施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作用比较弱

  朱钢:第三,农田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虽然它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近30年来,北方地区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为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持续强化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了北方水土资源匹配的矛盾,使北方的干旱形成更加严峻。灌溉面积的扩大也导致了对农药和化学的过量使用,造成了农业水土环境的恶化

  朱钢:下面我简要介绍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总体特征是,2010年粮食增产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较快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民生改善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农业、农村总体运行良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有六个具体方面:

  第一,粮食连续七年增长,2010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2.9,达到5.46亿吨,创下历史新高,增占的幅度高于“十一五”时期的平均水平。粮食总产量水平和去年绿皮书的预测是基本吻合的,我们当时预测是5.4亿吨。2008年到2010年三年粮食总产量平均达到5.35亿吨,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率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从2010年粮食增产的因素来看,主要是来自于单产的提高,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是1.8%,播种面积扩大对粮食生产贡献率是 28.2%。如果分地区来看,粮食增产主要来自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这两个地区对全国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89.4%。

  第二,除了棉花、糖料和烟草等种植业产品减产外,其它主要农产品都有大幅度增产。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棉花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减产,并且是在2009年大幅度减产后继续较大幅度减产,减产的原因既有播种面积的减少,也有由于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导致了单产下降粮食

  朱钢:第三,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七年较快增长。2010年农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7年6%以上的较快增长。从增收的贡献来看,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增收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到48.3%。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和工资提高的双重作用。2010 年外出务工人数比2009年增长了5.5%,工资水平提高了16.3%。200年农村的收入增长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比 2009年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31.7%,比2009年提高2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收入的贡献大幅度提高除了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外,主要还是受粮食、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影响送导致的种植业收入的增加。2010年农民种植业增加对农民增产贡献率达到9.5%,占全部第一产业贡献率的93%。

  第四,农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是 3.23:1,比2009年下降0.1个百分点。但是我们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真正缩小阶段还没有到来,2010年的缩小只是暂时性的现象。二是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GDP为0.3788,比上年有所下降,如果按照5个等级分组的话,低收入最低20%的农民承受增长速度比,最高20%,高收入高7个百分点。三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距缩小,2010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民意增长率分别是3.8%、15%、 15.8%和17.9%,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比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特别要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已经连续四年在缩小,这是比较大的变化

  朱钢:第五,农产品国际贸易仅逆差值急剧扩大,201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达到230亿美元,比2009年大幅度增长了77.8%,逆差扩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豆、食用植物油和棉花的大量进口。这三种产品的逆差额占全部农产品的逆差额的167.5%,201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们的玉米是由进出口转化为进口,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扩大的表现是,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影响力显著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产品进入了逆差时代。随着中国对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依赖性提高,隐含着对农产品里水土资源进口不断增加,如果我们合理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完全依赖国内市场,有助于化解国内自然灾害意义水土资源的影响,通过我们的农产品供应结构。

  第六,农产品价格上涨多比较大,但是农业生产的价格比较平稳,2010年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0.9%,比 2009年扩大了13.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上涨达到22.8%,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也比较明显,达到16.6%。畜牧业生产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小,仅为3%,其中生猪生产价格下降了1.7%。这是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一些特征。

  朱钢:下面我再简要介绍一下2010年我们对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这里面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所有我们对2010年的预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不代表统计局的观点。第二个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有的预测是建立在我们多年建立的数据库和我们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同时我们假定至2011年GDP的水平是9%,高于政府所设立的8%的增长率。具体的预测有以下几个:第一,粮食总产量2010年达到5.5亿吨,达到5.5亿吨设了几个前提条件: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4-19/5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