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三农”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应继续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继续推进涉农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探索研究涉农资产支持票据等适合涉农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一是加大创新力度,丰富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产品结构;二是加强信用建设和政策支持,优化“三农”融资生态;三是加强自律管理,改进涉农融资专业服务机制。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以来,在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后,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2011年,我国将继续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近年来,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财政支出和银行贷款也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专家表示,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三农”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无疑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背景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推进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为突破口,满足涉农企业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全国一半以上农田“靠天吃饭”,农民增收仍然缓慢,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尽管“十一五”期间“三农”金融服务快速发展,但受农村经济天然弱质性和农村改革发展滞后性的影响,加之农村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强调,“十二五”期间银行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继续加强“三农”、小企业、节能环保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金融服务,努力提高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可获得性。专家表示,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村建设的纵深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等,为“三农”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涉农企业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因此,支持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功能,满足涉农企业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的正确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市场成员的力量,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通过注册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为涉农企业募集资金,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有力推进了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交易商协会结合涉农企业自身特点及其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先后推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构化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创新产品;针对涉农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资信评级较低的特点,利用集合授信、打包发行等方式,推进涉农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底,共有 68家涉农企业发行了137只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产品,募集资金1391.64亿元。其中,14家涉农企业发行了8.04亿元集合票据,56家涉农企业发行了1083.6亿元短期融资券,11家涉农企业发行了300亿元中期票据。很显然,直接融资在支持涉农企业融资,服务“三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全面支持涉农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积极落实国家关于确保农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支持农业生产、仓储企业募集资金34亿元,支持农牧生产类企业募集资金249.4亿元,为农业生产及时注入了所需资金,促进了粮食的有效供给;支持食品烟酒等农副产品加工类企业募集726.8亿元营运资金,促进了涉农企业多元化经营。此外,积极帮助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发行55.44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农业化工类企业募集资金326亿元,有力推进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其次,推动涉农企业债务融资市场创新。积极引导主承销商等市场机构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 (310328,基金吧)和潜力;结合涉农企业自身特点及其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先后推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构化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创新产品;针对涉农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资信评级较低的特点,利用集合授信、打包发行等方式,推进涉农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据介绍,2009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开创了“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新途径,这一金融创新尝试对于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优化涉农企业注册发行机制。为涉农债务融资工具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优先审核;积极支持受灾地区涉农企业融资,对其项目进行专人专岗、加速办理,帮助受灾地区快速融入农业生产运营资金、服务灾后重建工作;对涉农中小企业采取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涉农企业进行公开融资的意愿。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向“三农”建设注入直接债务资金、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已经显现了初步成效。展望“十二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日前撰文指出,“十二五”期间央行将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律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明确方向,鼓励创新,夯实基础,加强协调,互通互联,对外开放,促进债券市场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产品序列齐全、运行高效、功能完备、具有相当规模、能充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债券市场体系,引导金融市场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家表示,促进“三农”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应继续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继续推进涉农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发展,探索研究涉农资产支持票据等适合涉农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
一是加大创新力度,丰富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产品结构。完善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结构体系,继续推进涉农企业集合票据产品结构创新,探索研究涉农资产支持票据等适合涉农企业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创新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管理和分散农业行业风险,帮助涉农企业抵御自然灾害,防范农业生产风险。
二是加强信用建设和政策支持,优化“三农”融资生态。继续加强业务宣传和培训,帮助涉农企业树立公开市场融资的意识及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促进市场中介机构与涉农企业主动参与地方“三农”信用文化建设和金融生态建设;大力支持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融资,助推“三农”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三是加强自律管理,改进涉农融资专业服务机制。加强对主承销商、信用增进机构、律师事务所及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自律管理,提高其对涉农企业债务融资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主动服务“三农”的意识,引导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主承销商等市场中介机构改进专业服务流程,完善涉农企业服务模式,推动农村金融中介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减少涉农企业债务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