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3日讯 “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方式。世界上粮食生产最发达国家都是采取规模化经营,表现为大规模的家庭农场。”2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报告厅联合举办了“《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首发式暨中国粮食安全论坛”,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一书。在会上讨论了中国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必然性。
通过考察美国、法国、丹麦等粮食生产发达国家的生产规模化历程,发现不管是地多人少的国家还是土地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农场规模都普遍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基本趋势。
中国的粮食生产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是必然的。第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存在规模经济。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农户耕种亩数、农地块均亩数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亩产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回归方程中均包含变量块均亩数,这一变量的符号均为正且在绝大多数方程中达到90%以上的显著水平。这些结果都支持了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性。这样,随着国内和国际粮食生产竞争的加剧,必然要提出进一步扩大农户耕地面积的要求,从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来回应低价粮食的国际竞争。第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农户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在持续提高;另一方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明显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第三,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农民在农村务农的机会成本在持续提高,由此导致在农业生产中资本进一步替代了劳动力,这又将导致家庭农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一些拥有较多机械的农户希望扩大耕地规模,而有的农户则减少甚至完全放弃承包土地,从而导致一些农户的实际耕种面积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