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号文件连续八年给力“三农”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2-01  互联网

  继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发布8个涉及 “三农”的一号文件。将这些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可以看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破解“三农”问题所采取的战略举措越来越系统。

  2004 时隔18年再以一号文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

  关键词:农民增收

  面对当时“种粮越来越不划算”、农业生产持续多年徘徊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时隔18年再次通过中央一号文件表达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9个方面22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抓住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尽管中央特别强调促进粮食生产,但文件中并没有采取任何强制农民生产粮食的做法,体现了尊重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以人为本”思想。

  这一年,国务院召开的40多次常务会议有半数的内容与“三农”问题有关,陆续出台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农业政策体系。这一年,中国农业走出了多年的徘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走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拐点

  关键词:提高农业竞争力

  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旨依然是加大农民增收减负的力度。

  这一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从在农业中提取积累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大转变。中央切实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转而建立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决心不再让收入不足城市居民三分之一的农民承担太多税负,将农业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降至不足1%,免征农业税的省、区、市达到25个。实行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最终在这一年年底走到了它的历史终结点。

  通过强化全方位支持多管齐下求解“三农”问题

  关键词:村建设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社会主义村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以往“三农”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这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

  将工业与农业科技投入比例关系调整为一比一

  关键词:发展现代农业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为主题,确定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这一年,各部门围绕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措施,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其中,科技部门大幅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将工业领域和农村社会领域的经费比例从原来的7比3调整到5比5。

  加大投入努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

  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冲击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

  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着力破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农副产品价格低迷甚至出现绝对水平下降,农民工就业困难等难题。

  这一年,国家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同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针对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即2000万左右)的农民工失去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的状况,各级政府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中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帮助他们稳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改善农村民生成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重点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其中,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这一年,有关部门按照一号文件“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精神,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开始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2011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民生水利

  2004年至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粮食连续7年增产,这是1958年以来的第一次;7年增产2300多亿斤,连续4年粮食产量过万亿斤,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2004年至2010年,我国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幅超过6%。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1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9%,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城市居民。

  2004年至2010年,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低保覆盖5074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1.8亿农业人口……

  农村发生的上述变化,得益于这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得益于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认识“三农”问题、破解“三农”问题的不懈努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2-01/5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