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网友投稿  2011-01-31  互联网

  编者按 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水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对农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农田水利,就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没有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相对频繁的基本国情,更决定了农田水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发展水利事业,建成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近些年来,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了多年持续向好的势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七连增”。这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低,旱涝等灾害威胁十分严峻,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防洪安全体系尚不完善,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任重道远。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工作。“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将其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来持续推进,努力实现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抗旱水源建设

  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水资源。有关分析表明,在影响农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灌溉面积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黄淮海地区,由于雨水不足,农业发展更依赖引水灌溉。灌溉地与非灌溉地的单产相差很大。有关调查显示,灌溉地与非灌溉地的粮食单产比,黄淮海地区、长江、东北诸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分别为 2.76:1、1.78:1、1.61:1、2.24:1、1.99:1,黄淮海流域地区单产相差最大。显然,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必须积极扩大农业种植灌溉面积。

  干旱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的自然威胁之一。由于常年受干旱的困扰,农业损失较大。有数据表明,在全国18亿亩耕地中,“望天田”仍占相当比重。而在全国灌区中又有不少因缺水、渍涝、盐碱等原因成为中低产田。现有很多灌区也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据水利部门调查,全国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率、全国大中型排灌泵站完好率、骨干工程完好率都亟待提高。一些灌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较早,标准低、配套不全,现在大都进入了老化和效能衰减期。如能大幅度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将会迈上一个大的台阶。

  因此,要加大灌溉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抗旱水源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着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要在水土资源潜力较大地区,结合已建和在建重点水利枢纽,积极发展新灌区;在不具备正常灌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种工程方式,合理利用当地分散水源。要以水毁灾毁工程修复为重点,积极维修水库和灌溉设施,尽快恢复水利设施功能。要加快实施大型和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早日建成一批大中型水源工程。要以大型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中心,推进江河水系连通,建设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实行调水引流、多源互补、丰枯调剂、以清释污,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抵御大旱、减轻灾害、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对小水库、小塘坝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积极兴修山丘地区水源工程、发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有计划地增打一批机电井,千方百计解决干旱地区水源不足问题,努力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降低了水利设施的寿命和使用效率。一些地方作为水源和田间连接的灌区干渠长期失治,淤积比较严重,渠系建筑物完好率较低,成为“卡脖子”工程,导致灌溉效益不断衰减,有效灌溉面积下降。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以及涵闸泵站建设。要加大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末级渠系改造进程,疏通“肠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科学而优质的气象服务,对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非常重要。要加大气象服务的投资力度,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努力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送达到乡村每一个地区、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同时,要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建设的投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约农业用水

  伴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日益严峻,在利用水资源确保农业发展上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我国是贫水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现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要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用水问题,必须依靠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我国农田灌溉大部分沿用传统方式,习惯采用大水漫灌,灌溉中有相当多的水被浪费掉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至0.5,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以色列水资源严重不足,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但由于以色列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达0.90,很好地解决了农业发展与水需求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生产节水的潜力很大。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必须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关键性措施来抓。一要加大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推进灌区节水工程配套,加强末级渠系以及涵闸泵站建设,进行圩区治理、小型泵站改造工程建设。二要广泛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节水方法和节水设备,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三要高效输配水,根据效益优化原则,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优势农业。四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建立节水型农作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工程体系。要增加山丘地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自然降水的蓄、保、存,形成土壤蓄水、人工聚水和节水灌溉技术于一体的节水体系。五要综合运用工程、管理、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对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形成和完善节水机制。

  加强洪涝灾害治理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水对农业生产,有水利的一面,也有水患的一面。虽然我国是贫水国家,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往往造成非旱即涝、北旱南涝或南北同旱的灾害,对农业稳产高产的危害很大。为此,必须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要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尽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

  近些年来,虽然大江大河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仍然较低,小型水库病险隐患较多,山洪灾害防治难度大。因此,必须把防洪治理提到新的高度,加大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投资力度,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上游多建些水库,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要制定更合理的防洪标准和防洪方案,加快粮食核心区和农业主产区排涝设备的更新改造,运用各种措施确保防洪安全,并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回灌补充地下水,变害为利,保证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要以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要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治理水环境污染

  搞好农村生态建设

  目前,农业用水污染日趋加重,农村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治理水环境污染,需要大力开展节肥节药,使化肥和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向节约、安全、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科学施肥,尤其是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化肥施用的科技含量,节约用肥、科学用肥迈出新步伐。同时,农药施用也开始向节约高效转变。但化肥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肥节药的空间相当大。

  治理农业水环境污染,需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节能减排格局。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统筹做好防汛、防旱、防污、治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损失。要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供水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田水土流失、草原沙化退化、水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坡耕地“跑水、跑土、跑肥”严重。因此,必须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扎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同时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等水保措施整治。要积极推进坡耕地整治、高原淤地坝建设和梯田、坡面水系以及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加大梯田、坡面水系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旱涝保丰田。要加大实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生产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力度。要加大河道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设力度,沟通水系、截污治污、恢复功能,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各个方面。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扩大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还是治理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都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化水平。要把政府的力量、农民的力量、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应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拨付资金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其发挥长期效益。要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修农田水利,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补助、奖励等办法充分调动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1-31/5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