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连续第八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水利部部长陈雷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一文件的亮点进行了解读。
第一次将水利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同时,文件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陈雷说,今年的一号文件鲜明地提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把水利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新中国成立62年来还是第一次。这反映了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水情有着准确的把握,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有着科学的判断,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民生水利”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五项原则
就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当天,北京市民街谈巷议的一条新闻是:北京今冬已经连续97天没有有效降水,刷新了60年来的最晚初雪纪录,而且极值还在延续。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也持续少雨,河北全省有901万人因旱受灾,37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山东正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威胁,全省17个地市中有13个地市的32万人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陈雷说,水利发展必须做到保增长和保民生的内在统一,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五项原则,让人民群众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陈雷表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做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着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做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坡耕地综合整治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产发展;着力做好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城乡河湖沟塘整治等工作,确保城乡人居环境;着力做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水价改革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确立“三条红线”严格保障国家水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艰巨复杂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在水资源、水环境领域尤为突出,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出承载能力。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现阶段在我国集中显现出来。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达后花几十年解决的水问题,我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
有鉴于此,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文件强调,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灌溉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水利发展的阶段性指标——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3;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我们依然任务很重。陈锡文说:“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就是要全社会像重视18亿亩耕地一样,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未来十年内水利建设投入将达四万亿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说,之所以明确公共财政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水利发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是因为我们对水利的战略地位有了准确的定位,不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
至于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家庭生产,特别是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表示,除了中央投入外,还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多建多补、早建早补。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当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是各级政府积极加大投入的一项重大举措。
那么,水利建设获得的资金总量会有多大?
陈锡文解释说,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 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而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将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源。
有信心有决心克服困难发展好民生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解决起来自然有不小的难度。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的提问涉及不少这样的难点。
有记者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当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集体土地不能进入一级市场,是没有市场价的,土地收益又怎么去评估?
陈锡文说,实际上在两年多前,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就此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原则。具体而言,在城镇规划区以外,如果要建设非公益性项目,这个项目符合规划,经过批准,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的时候,这部分土地可以不征收,让农民直接去参与经营和开发,保障农民获得开发收益的权利。另外,要提高对农村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落实好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又有记者问,去年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快,同时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也涨得比较快,政府如何保证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同时保证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增长有所控制?
陈锡文说,农民收入的上涨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确实有着内在联系,但是应该看到,去年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今年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保证农产品供给的稳定。只有供给稳定,才能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第三,要给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的机会,让他们增加更多的工资性收入。第四,要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减少中间费用,降低零售价格。最后,还要完善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和吞吐调节制度,同时完善对低收入人群必要时的价格补偿制度。
对于这些难点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并不回避,同时也对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信心。陈锡文说,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的数量增幅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之后才能公布,但去年中央用于“三农”的预算开支是8183亿元,增长幅度达12.8%,实际支出还要大不少。今年对“三农”支出的增加总量和增长幅度,至少不会低于去年,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中央一号文件对民生水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对人民群众做出了庄严的承诺,我们一定会把它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