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强基础保安全保障供给 惠民生增收入促进发展

网友投稿  2011-01-26  互联网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抓好农业生产,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着力解决统筹城乡面临的突出问题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旱灾害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中小河流、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从2011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他还表示,我国有近3亿人的饮水存在水质不达标或取水距离远、水量不足等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面广量大的民生工程。未来除了要加强防洪安全建设,国家发改委还将通过多项举措来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安全建设、加强安居工程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建设、加强水安全建设、加强移民安置区和蓄滞洪区的安稳致富工作和安全建设等。

  《中国投资》:2010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高俊才:全国农业生产克服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2010年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社会主义村建设进展顺利,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48亿亩,粮食总产量在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亩产达到663斤。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7年增产,总产和亩产双双刷新记录,是1958年来的第一次。预计棉花总产量比上年略减。油料、糖料产量比上年略增。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增长。畜牧水产业持续增长。由于农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较多,加上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农民工工资增幅较大等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800元以上,实际增长10%左右。

  2.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4项补贴”等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确权面积达到21.76亿亩,占总面积的80%;发证面积17.23亿亩,占63%,使近3亿农民直接受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万多个,比上年增长50%。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改善,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各类贷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开始建立。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一些省市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具体办法。农村“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做法逐步推广。

  3.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2010年,国家切实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农业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支持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项目建设。二是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10年可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对全国300多处大型灌区和近100处大型灌排泵站实施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还安排部分中央投资用于水毁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和重要支流治理,加强西南5省水源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新解决6177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农村新建一批户用沼气、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和大中型沼气项目;支持120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和55万户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旧房改造。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稳步推进,全年预计可全面完成8880万亩造林计划任务。与此同时,切实加快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尚未得到遏制,2005-2009年,城乡收入比由3.22∶1扩大至3.33∶1

  《中国投资》: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高俊才:在看到好形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长期存在,资源环境压力、农民就业压力、农产品需求压力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多种需要与条件可能之间的差距扩大,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气候制约增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耕地受旱面积4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2亿亩,绝收 4008万亩。全国有30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全国洪涝受灾人口2.1亿人,因灾死亡3222人,失踪1003人,倒塌房屋227.1万间。水旱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异常、地质条件复杂外,与防灾抗灾体系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相当一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农业市场风险增大。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融和日益加深,国内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更加明显,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2010年食品成为物价上涨的“第一推手”,据媒体报道,2010年10月份物价上涨创25个月来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 CPI涨幅“贡献”了74%。一时间,绿豆、棉花、糖料、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再次引起各方热议。农产品价格上涨总体上有利于农民增收,但如果涨幅过大,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并造成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反而不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民收入虽连续7年较快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尚未得到遏制,2005-2009年,城乡收入比由3.22∶1扩大至3.33∶1。农村社会事业虽加快发展,但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还远远低于城镇。在土地征用和整治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农民工的市民化仍面临制度性障碍。

  此外,还有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不高、部分农畜产品良种较多依赖国外;中低产田所占比重较大,产量和效益既不高,也不稳;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偏低,进一步提高务农效益的难度也较大;土地、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等。

  《中国投资》:面对新形势,2011年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高俊才: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落实好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围绕重点任务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增加“三农”投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要渠道,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的数量不断增加,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已经达到近50%。但与需求相比,投资缺口很大。要推进建立与国家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机制。不仅要用好已有的资金渠道,而且要新开辟资金渠道;不仅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而且要深化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向社会公布,要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及早公布。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产品收储政策,积极做好生猪、棉花、食糖等调控预案。继续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行灵活高效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3.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村增收潜力。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农村供电、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危房改造等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多措并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着力解决统筹城乡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规模和范围,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整理。要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在支持“三农”中的作用。

  多项并举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

  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中国投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还有较多薄弱环节,2011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高俊才:1.加强防洪安全建设。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旱灾害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中小河流、中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从2011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使防洪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御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考虑到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9成以上,当务之急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伤亡特别是避免因洪群死群伤为当前主要目标,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0年水毁工程堵口复堤续建工程、保护人口多但标准相对较低的重点河湖堤防加固和“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灾害风险评估”“搬迁避让”等为应急建设重点,在抓紧完善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多层次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启动项目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到2010年底,我国农村解决饮水安全人数的比例超过71%,但还有近3亿人的饮水存在水质不达标或取水距离远、水量不足等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面广量大的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应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标准”的总体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协商配合,进一步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供水方式尽可能实行水质和水量保证程度高的集中式供水,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2011年国家支持资金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提高到77%。

  3.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将进一步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粮食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同时,继续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大宗农产品稳定增产。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农业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继续支持建设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转变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强渔政渔港建设,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1-26/5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