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保障供给大兴水利列入明年农村工作重点

网友投稿  2010-12-23  互联网

  一如此前舆论所预测,保证农产品供给和加强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成为明年农村工作的热点。前昨两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 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透露,粮食连续第7年增产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预计粮食总产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

  昨日下午,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8183亿元,中央连续第七年出台一号文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农业政策力度之大、针对性之强都是前所未有。

  受会议消息刺激影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农业、水利板块的个股将受益而业绩提升。

  粮食产量“七连增”,农民人均收入增速26年最高

  今年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特大干旱、低温寒潮、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

  会议上透露,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

  韩长赋在会上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量创历史新高,增速创1984年以来新高。呈现“双增加双提高”的特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

  “针对今年自然灾害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丰补歉、减灾增产的工作思路,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实现了南方损失北方补、夏粮损失秋粮补。”韩长赋说。

  明年要大兴水利狠抓生产保供给

  昨天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据了解,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每年的主题内容都是关于三农内容,其中每年都有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从总体趋势看,对水利的重视呈逐年增强态势,水利投资的触角从大水利工程向终端末级渠系延伸。在本次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六大重点任务,也是与保供给密切相关: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按照会议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还指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会议明确的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将形成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政策解读

  水利建设欠账多成为农业生产的“短板”

  尽管宏调措施接连出台,但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个主产县主要农产品价格涨势未退。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已成为11月CPI涨幅达到 5.1%的主要因素。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韩保江表示,这意味着农副产品供给不足和这种需求的刚性之间发生一种新的矛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抓住保供给为重点,就是抓住了当前需要关注的一个主要矛盾或者一个主要问题:如何去保障或者加强农业生产,进而保证城市或各类市场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韩保江表示,会议中提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六大重点任务,之所以主要着眼于加大惠农政策、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是由于中国的农产品价格长期没有理顺,这就给我们形成这种价格低于农副产品价值的状态,一方面导致由于价格偏低需求过剩,甚至一部分浪费性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价格偏低,农民得不到相应回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没有了。资本追捧农业,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供给能力。

  “同时,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这种持续供给的能力,从一号文件可能要关注的重点来讲,应该放在如何解决水利工程一些基础设施,如何去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这种供给保障的能力等硬件建设。也就顺利成章。”

  “农田水利建设的欠账太多,已经成为制约粮食增产的短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智称,保供给最主要的还是要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跟农业密切相关的“最后一公里”的腰渠、毛渠等末级渠系。

  在此前召开的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会议上,水利部长陈雷称,明年农田水利总投资同比将增一成,超过1700亿元,农民投工量将增3%以上,超过31.2亿个工日。完成土石方量增一成以上,超过88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在“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有所体现。社科院农发所副所长杜晓山称,“十二五”规划《建议》已经提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此次会议将再次强调,作为外部性极强的公共性工程,农田水利建设还将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当利用“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

  ■广东应对

  水利:2020年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据此前省联合调研组发布的《广东水利发展的调研报告》显示,我省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主要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陷入管理缺位和无序状态,目前全省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普遍只有原设计能力的40%左右。

  为此,省水利厅将实施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列入“十二五”时期发展民生水利的“六大工程”之一,将全力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开展“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排灌站、小堤防”等工程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山区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

  农业:抓好冬种为明年开好局

  广东省农业厅表示,今年自然灾害频繁,抓好冬季农业生产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物价的重要举措,为此全省积极发展冬种旱粮,并力争冬种作物面积达到1200万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增长5.1%。

  此外,省农业厅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农业(畜牧)部门密切关注本地天气变化情况,及早制定防寒预案,组织落实预防措施,确保冬季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市场鲜活农产品供应充足。

  今年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年建设现代标准农田500万亩目标任务和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的最后一年。按照省农业厅下达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等计划,加强农田设施管护,确保今冬明春基本完成四年建设500万亩现代标准农田的任务。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2-23/5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