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导致村里种地的人减少,传统农业的代代相传,似乎遇到了断代,但这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青年劳力的离开,让土地的种植者停留在了父辈人身上。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农村土地的主要种植者,都是年过半百的人。然而,年龄的增大,让他们在选择种植作物时,有了不同的选择。很多人会选择小麦 、玉米等相对好种植的作物。而在很多种菜的村庄,由于前几年菜价的便宜,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在家种菜,而是选择外出打工。种粮、种菜的人少了,会不会危及城市的粮 、菜供给呢?
◎现象
今年的蔬菜让人吃不起
近几个月以来,市民都普遍感受到了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今年8月份,记者走访大型超市时发现,岛城的菜价开始出现上升势头,尤以叶菜类的涨幅比较大。像菠菜、茼蒿等不少蔬菜的价格都已超出了市民心理承受范围。当时在一家商场里,香菜每斤能卖到12元、茼蒿每斤也到了7.5元。记者发现,三种香菜由于产地不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19元、23.8元、24元,这是每公斤香菜的三个售价。
而在肉食区,售货员告诉记者,猪肉的价格每斤是10.5元左右,比菠菜价还低了5毛。这种上涨,一直持续到11月份,直到国家发改委和省市下发文件,调控物价,蔬菜价格才逐渐稳中有降。
种植面积减少菜价上涨?
“天气异常,蔬菜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蔬菜消费需求上升,炒作,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等,这些都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在分析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时曾这样说。
据本市一位从事蔬菜批发的业内人士介绍,除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了菜价:即本市种植蔬菜的面积减少了。该人士表示,现在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土地空出不少,但为了防止土地流失,不少人承包土地后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比如小麦、玉米等,“这些农作物只需在繁忙季节回来就可以了,而蔬菜则需要精耕细作,马虎不得。”该人士分析说,现在不少农村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导致蔬菜的种植面积近几年减少了。
◎田间地头调查
收购基础价低,种菜大村如今很少人种菜
即墨移风店镇是个蔬菜种植大区 ,而青岛市农业科技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乡镇的牌子,让移风店镇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头。记者日前来到该镇的堤前村,一个很偏远的小村庄。
村民王大姐今年48岁,丈夫出去打工已经15年,自己在家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王大姐告诉记者,她家里有不到三亩地,因为地少,为了补贴家用,就在别人家的蔬菜大棚里打工。说起本村蔬菜种植的情况,王大姐告诉记者,很多人家已经不种菜了。
“2000年至2005年,我们这个200户的村子,几乎家家种菜。从2006年开始,种菜的开始减少。”王大姐说,菜价低是让很多人不再种菜的原因。“拿这大头菜来说,前几年的时候,个大的每斤能卖一块钱。但看看今年,不论个头大小,一律五毛一斤。”王大姐说,菜价高低成为左右村民种菜积极性的要素,她说这种菜价不是指城里的卖价,而是收购时的基础价。
粮食不种了,抱团种植水果
莱西市孙受镇的曲家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八百亩可耕种土地 ,在十几年前,村民在地里主要种植小麦和花生等作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村子里开始出现种植葡萄的村民,近十几年来种植葡萄成了这个村子的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这些年村民靠种葡萄挣钱,很多人都把家里种庄稼的土地改成了葡萄大棚。现在村里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只有四百多亩了,其他近四百亩土地都改种葡萄了,今后五年,我们村里的大部分土地都会改种葡萄,粮食就不再是村里的主要作物了。”村支书葛洪国告诉记者。曲家庄村因种植葡萄让不少村民家中的收入增多了,“按每户家里有两个葡萄大棚来算,一年下来每户赚五六万元应该不成问题。”葛洪国说。“尽管村民种葡萄收入有了起色,但是村子里的年轻人还都愿意进城,村里剩下的村民主要都是四十岁以上的。现在留在村里的四五十岁的村民主要是种葡萄,种葡萄要相对费事一些。年纪再大一些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了在家里看看孙子孙女,还在自己家的地里种点粮食,现在种粮食都实现了机械化,农活很轻松,年纪稍微大些的村民都能干得了。”
葛洪国目前已经成立了葡萄合作社,本村和周边村子的村民都成了会员,众多村民开始抱团种植葡萄。“以后村里还会借助葡萄园搞农家乐,留在村里的村民照样可以多赚钱。”葛洪国说。
大片工业园区建起来
种菜的少了、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变了,这是当今农村的真实景象。除此之外,记者还看到了农田在变少的事实,大片的工业园区建了起来。工业征地,这也是城镇化进程带给农村的变化。
即墨北安街道办的朱家后戈庄村,是一个工业园区众多的村子,因为大型企业在此落户,村里的老百姓自然富裕了起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村里人告别了原来的农耕生活,打工、上班是现如今很多村民的生活。
据该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朱家后戈庄村现在还有400亩左右。“工厂在我们村里建园区,自然要占用土地,而村民也得到了相应补偿。”村书记告诉记者,每年该村可获得200多万元的土地补偿费,村委会也严格按照标准给村民发放下去。
“虽然土地被征用了,但村民还是得了实惠 ,一方面可以拿到补偿费,另一方面还有进厂打工赚钱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村书记告诉记者,村里仅剩的400亩土地,也已经列入了城市发展规划中。估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村落将彻底转为城区的一部分。
朱家后戈庄村书记的话,让记者陷入了深思:土地被工业园区占去,本村的村民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耕用地的确减少了。
◎声音
种地成本增加,菜贱伤农,大多年轻人都不愿种地
棚膜、肥料等农资都涨价
很多村民都算过一笔帐,现在种地有些种不起了。“现在都说粮食、蔬菜的价格都在涨,种地一年都能赚几万块钱。”胶州市南王疃村的孙金胜说,但这都是“毛收入”,农民算账时都算成本,现在棚膜、肥料 、种子等这些农资都在涨价,种地的成本也高了。
“以前种一亩白菜的成本也就是六七百块钱,现在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都得用价格高的有机肥料,价格贵出好几倍。”南王疃村的张书记说,自从实行基地化生产以后,都是统一来施肥管理,肥料用的都是豆饼,或者来自日本 、中国台湾的有机肥料,现在种一亩白菜的成本价也得在两三千元左右。
“成本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也不好保证。像去年,白菜虽然也是丰收,价格却很低,农民的收益就相对少很多。这肯定很打击他们种地的积极性。”张书记说,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种地,收入还得看年景,所以他们更愿意在外面找活干,每月赚两三千块钱 ,起码旱涝保收。
菜贱伤农让人猝不及防
“种地就是个看天吃饭的活。”这是很多村民对于种地的理解,的确,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生命至关重要,天气异常,可能就要减产,“我们家今年花生的收成少了三分之一,眼睁睁地看着还没长好的花生烂在地里,今年真是亏大了。”泊里镇河西村的徐女士说,8月份之前,连续数日的大雨,让很多刚刚成熟的花生烂在了地里,甚至有些农户家的花生几乎全军覆没,白白辛苦了一年。
除了自然灾害,让村民恐惧的还有变化莫测的市场因素,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粮食蔬菜价格的涨跌,就是连在他们身上的生命线,每到蔬菜收获的季节,由于部分蔬菜产量大增等原因,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2010年6月份,大白菜、大头菜、白萝卜等蔬菜的收购价格跌至几分钱一斤。
家里能种的农田在变少
王方真是即墨市刘家庄镇东尖庄村的村民,今年54岁的他,过着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回家务农的生活。王方真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家里的土地逐渐变少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每人可以分到2.5亩地,当时我们家有5口人,所以有12多亩地。”王方真说,因为种的地多,每年也能有 3000元左右的收入。
后来,王方真的父母去世,姐姐和妹妹先后出嫁,进入2000年后,
他的女儿也嫁人了,儿子则去青岛上了大学,家里就只剩下他和妻子两个人的地,“后来重新分地,一人一亩半,所以总共只有3亩。”最近几十年,家里可种的地少了,这是王方真的感受。
◎政策链接
工业园区用地本市从严控制
今年3月份,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产业集中布局与集约发展。对符合产业规划落户园区的内外资项目,实行优先供地和重点支持政策;对不符合产业规划或落户规划定位园区外的项目,原则上不予供地。加强重点中心镇的产业园区建设,通过空间整合、提升园区配套水平等措施,逐步引导周边镇产业向园区集聚。除重点中心镇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工业园区。该政策,无疑从严控制了土地征用,对保护耕地将起到巨大作用。文/图记者 李伟伟尚青龙丁辉纪国亮林晶
◎疑虑
种地的少了,会不会影响城市粮仓
农村青年劳力的离开,使得土地的种植者停留在了父辈人身上。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种植粮食 、蔬菜,而是选择外出打工。年轻人的外出,是否会危及到城市的粮、菜供给呢?
产粮稳定,城市粮仓不受影响
记者从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近二十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看,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变化波动不大。其中,2009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52.92万公顷,经济作物为11.34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呈现递增趋势,五市产量所占全市比例高达98.47%。小麦、玉米、水果等农作物总产量也在逐年增多,2009年,全市小麦产量达1727966万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产量。
而记者也从青岛市粮食局获悉,目前青岛市粮食供应量充足,“现在青岛三区五市产粮量近些年一直处于平稳并有上升的趋势,小麦、玉米等粮食的产量基本能够满足整个青岛市的粮食供应,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目前粮食可以进行流通,由于青岛不产大米,大米的供应则需要通过粮食流通来满足供应。粮食部门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会保证城市用粮供应,保证青岛用粮安全。”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说。
劳动力转移,机械化帮大忙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全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并未受到较大影响,相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现在种庄稼不是以前只靠人工种植,种植和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用农机种植,村民也就平时费点工夫照看一下就行了,不会太累的。”一位年过六旬的村民告诉记者,农村实现机械化种植收割,大大减轻了农民种粮的负担,使得农民种地的效率提高。
记者从青岛市农委了解到,由于长期推广良种和农业机械化,并且主抓农业科技服务,使得青岛全市的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青岛市农机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将达到752万千万,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1.6万台,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可达80.6%。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粮食的生产量,同时也减少了浪费,节约了粮食,成为一条龙的农业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产量自然就会稳步上升。”
集约化种地,品质更有保证
村里的年轻人离村后土地该由谁来种,对于这个问题,在记者走访的多个村子中,村民对此并不担心,村里的土地几乎没有出现荒芜的状况。相反,那些原本有地的农民进城后,由于集约化运作,部分村民承揽到了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胶州市的南王疃村一共有1050亩地,所有村里的土地都用来种植蔬菜。而且除去两百来亩左右是农户自家种植以外,现在村里80%的土地都是集约化种植。“我们专门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南王疃村的张书记说,他这个合作社一共有土地230多亩,集合了12家农户,“实现集约化生产后,蔬菜从开始播种到收获,施肥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是有统一标准的,不仅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而且也保证了蔬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