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轮番暴涨使社会舆论再次聚焦中国农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业内人士和媒体都将此轮农产品价格暴涨归因于货币超发和自然灾害等短期因素,却对中国农业布局失衡等深层次因素关注不够。我认为,流动性过剩与自然灾害造成减产固然是此轮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直接诱因,但导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更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农业布局日趋失衡。
当前,中国农业布局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市农业逐渐消亡;二是农产品生产高度集中。而导致这种布局失衡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大城市化和市场充分竞争。未来,如果中国不能对农业布局失衡的状况进行及时果断调整,中国农产品供应短缺事件将可能频繁发生。
在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过程中,中国遇到突出的问题是大城市的畸形高速扩张。据相关统计,中国已经有近百个大城市常住人口超百万,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7城市常住人口均已突破千万。大城市的高速扩张,导致城市周边耕地被大量占用,城市农产品自给率不断降低,城市农业趋向消亡。据媒体报道,现在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农产品自给率极低,大部分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低于30%,北京的蔬菜自给率更是只有10%。
中国的粮、棉、糖、绿豆、大蒜等农产品已经形成了很高的生产集中度,比如,黑吉两省占全国商品粮产量的65%以上、广西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0%、新疆占全国棉花产量的40%、吉林洮南绿豆占全国产量40%。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城市农业的消亡和农产品生产的高度集中都是在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看,城市农业的消亡和农产品生产的高度集中实际上为中国经济埋下了隐患。
城市农业逐渐消亡会造成五大恶果。一是农产品生产运输成本高涨;二是交通运输压力大增;三是能源消耗巨大;四是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五是存在重大供应隐患。
现在,由于农产品的高度市场化配置和远距离流通,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增,带动全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的大范围、远距离运输,还使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压力倍增。比如,张家口每年向北京运送蔬菜达180万吨,仅此一项就需载重15吨的卡车12万辆,再加上内蒙古、山东、东北向北京运送的牛羊肉、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北京周边高速公路承受沉重压力、频繁出现大规模堵车。远距离运输还消耗了巨量的汽柴油,提高了单位GDP的能耗强度,不利于节能减排。而一旦遇到冰冻雨雪天气阻断交通,大城市农产品供应就将面临断绝局面,造成严重的社会风险。
农产品生产高度集中也会带来三方面负面影响。首先,是将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抗风险能力脆弱。农产品生产不同于工业品生产,极易受天气变化影响,如果在某一作物主产区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立即就会危及全国供应,这一点在今年的农产品价格大涨中已经体现的很明显。其次,是便于金融资本投机炒作。炒家只要在作物主产区进行收购囤积,就可能影响操控全国价格,从而对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再次,是运输压力较大。比如,每年的疆棉外运和黑吉两省的粮食外运,都会遭遇铁路运输瓶颈从而影响供应。
要解决农业布局失衡的问题,靠市场调节是不可能实现的,唯有政府通过强力手段干预,才有可能延缓失衡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我认为,当前有四个方面可以成为扭转农业布局失衡的着力点。一是要坚持搞城镇化,不能搞大城市化,特别是对发展特大城市群,要慎之又慎。二是大幅提高对农民的直补力度,鼓励农民种地积极性。一方面国家应迅速大幅提高粮食收购指导价格,刺激农业增产,另一方面国家应对农民进行现金直补,切实提高农民社会福利水平。三是要有意识、有规划地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度集中,对一些种植面积严重下滑的传统优势作物产区给予适当补贴。四是大幅提高天气和农产品产量预报预测水平,前瞻性地制定农业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进行预防性储备,防止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