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粮价暴涨敲响警钟 “国际粮食储备银行”或成形

网友投稿  2010-11-11  互联网

  伴随着世界经济艰难走出金融危机的谷底,一个新的更严峻课题却日益凸显——粮食安全。受到投机炒作、供需失衡、美元疲软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刺激,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上大米、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轮番大涨并创下阶段高点。

  有专家指出,各国必须采取全方位有效措施,防止新一轮粮食危机发生。为此,即将在韩国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也明确将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价格列入议程,凸显对该问题的重视。

  粮食危机不是危言耸听

  最近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成为老百姓关心的话题。然而,纵观全球,大宗商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绝不仅仅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和关注焦点。

  引发各界对粮食问题关注的,首先是相关产品的价格异常上涨。比如小麦,今年8月份开始,有关产粮大国俄罗斯将实施小麦出口禁令的消息,在国际小麦市场掀起了狂风巨浪。受此刺激,今年8月,国际小麦价格一度出现50多年来最急剧的上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基准软红冬小麦期货一度涨停,触及23 个月来最高位,比6月份上涨80%。时至今日,芝加哥小麦价格仍接近两年来的高点。在大米市场,由于产米大国泰国、美国等相继出现减产,国际大米价格近期上涨压力很大。不少专家预测,未来几个月,国际米价很可能再创新高。

  不单是小麦和大米,其他各类农产品价格也在快速上扬,包括大豆、玉米、蔗糖、燕麦等。有市场人士注意到,如果看整体的涨幅,农产品价格这轮上涨势头仅次于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农作物前景及粮食形势》报告说,自今年7月以来,国际小麦价格飙升 60%-80%,玉米价格上涨约40%。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托尼·阿狄森指出,当前,人类社会正在遭遇包括金融危机、气候危机和粮食危机在内的“三重危机”冲击。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疲软,出口价格削减,私人金融流动减少;第二,目前气候变化仍在加剧,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并伴随着气温和海平面上升,其严峻性超过了以往预计;第三,受全球粮食价格上升的影响,营养不良和饥饿问题正在抬头。“三重危机”相互叠加、相互影响,令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并可能带来严重冲击。
“粮食危机的幽灵再次来袭!”英国《金融时报》近日的一篇社论惊叹。文章认为,粮食过剩的时代已经终结,至于最近几个月粮食价格的动荡会否成为一种常态,这将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

  作为粮食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商和消费者之一,美国最近的一则警告也格外引人关注。美国农业部10月份宣布,大幅下调对粮食产量的预测,并警告称,玉米和大麦库存将“大幅下降”,其中美国玉米库存将达到14年低点。

  这样的警告让不少人担心,两年前的粮食危机可能重演,当时农产品价格曾触及创纪录高位,不少发展中国家因此出现经济和社会动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级经济学家阿巴斯安指出,美国农业部对粮食产量预测的修正,显示出当前全球粮食供应状况非常脆弱。

  多种因素推高粮食价格

  粮食问题重要性的提升,从近期的一项重大收购案也可看出端倪。澳大利亚矿业巨头斥资390亿美元敌意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这一看似普通的收购却引发轩然大波,时至今日仍未有定论。不仅加拿大方面迟迟不愿“放手”,更不时有其他国家的潜在竞购者浮出。

  为什么区区一桩钾肥并购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说到底还是因为粮食。随着广大新兴经济体和中产阶层的崛起,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米饭和小麦这些传统主食,对肉类和乳类等蛋白质的需求大幅增加,对用作牲畜饲料的谷物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这就使得化肥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战略资源。

  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有供需基本面的因素,也有资金面的因素,特别是在当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之下。

  从供需层面来看,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对粮食的需求持续上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预测,从现在起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加30亿,而全球粮食需求将增长70%。

  与需求紧密相关的是粮食的供应。今年以来,全球各地陆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这给粮食产量和出口带来重大影响。比如,俄罗斯之所以限制小麦出口,根本原因就是该国的旱灾和火灾,由此导致俄罗斯半数小麦绝收,无奈之下,俄方决定先“自保”。而在大米的主要出口国泰国和巴基斯坦,严重的洪涝灾害则让大米收成骤降,极大地影响了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指出,全球农业每年亟须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投资,用来提高粮食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该机构指出,现有的和预测可用的资金远远不足以应对农业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

  撇开基本面因素,过度的投机炒作行为也是推高粮价的一大推手,而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等实施的量化宽松和印钞策略,则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农产品期货分析师汉纳根日前指出,基金在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是今年国际粮价飙升的重要推手。他说,大量资金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投机,推动了今年国际粮价迅猛上涨。在今年6月至8月的一波小麦价格暴涨中,对冲基金等大型机构大肆做多小麦,平均每周买入量超过1万手。

  而给投机者提供廉价“子弹”的,正是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等。美国和日本的利率都接近于零,欧元区利率也在历史低点,不仅如此,资产负债表已超过2 万亿美元的美联储还推出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体系“撒钱”。大量廉价资金疯狂炒作股票和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比如,一项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近期已升至两年高点。

  与美国的量化宽松密切相关的还有美元走势,由于美国的印钞策略以及由此引发的高风险偏好,美元指数过去三、四个月持续走低。由于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疲软也推动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

  推动粮食价格走高的还有一个潜在因素是,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加大对生物燃料的开发,由此也使得相当面积的土地被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作物,进而影响到了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G20将探讨稳定粮价问题

  各国政府日益意识到,粮食安全绝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农业或是社会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的大环境下,如何未雨绸缪、避免粮食危机重演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日前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全球经济的失衡,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从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上世纪7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经验看,这种调整有可能维持十几年时间。

  李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首先是发达国家的原因,即发达国家几十年来的过度消费、过度服务业化等造成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化国家之间的不正常经济关系。全球经济的恢复,必须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等全球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后,全球经济才能回到正常轨道。分析人士认为,全球经济迟迟难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当前的粮食安全隐患。

  令人欣慰的是,粮食安全已开始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在G20这样的高级别对话中,粮食问题也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即将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将商讨关于稳定粮食价格的问题。

  在之前的匹兹堡和多伦多峰会上,G20已重点探讨了稳定粮食价格的方案。据悉,G20首尔峰会将进一步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据韩国方面介绍,G20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已经组建了在基础设施方面可提供支援的基金,这次的首尔峰会将会深入讨论具体如何运用基金,以及如何稳定粮食价格等问题。

  美国、加拿大和韩国三个G20成员日前向G20发出倡议,呼吁各国增加对一只世界银行管理的基金的捐款,以帮助穷国实现粮食安全。该基金名为“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计划”,主要是为应对世界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而成立的。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11/5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