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秋粮收购主体减少能否对粮价形成打压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1-09  互联网

  近日,有人问:秋粮收购主体减少能否对粮价形成打压?农民的卖粮心理如何?外资对中晚稻的收购形势会如何?

  2010年,我们南方地区早稻价格高开以后,中晚稻收购价格继续呈现高开行情。虽然农业部预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可望获得连续7年丰收。但由于国家之大,局部地区存在不平衡,以及品种间、季节间差异影响,导致中晚稻价格呈现震荡上扬态势。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10年11月7日全国晚籼稻平均收购价格为2154.17元/吨,比2010年8月初上涨58.61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83.5元/吨。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波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普通上涨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气候灾害造成多国大宗农产品普通减产、美元贬值以及国内农产品炒作等,这些国内外复杂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比如,在10月31日开幕的第108届广交会上,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业务代表李红涛说:“近期除了‘蒜你狠’价位有所回调外,其他产品如生姜、蔬菜、稻米、淀粉等都大幅上涨,苹果都涨了20%,梨涨了近20%。”

  据美国农业部10月稻米供需报告,预计2010/1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4.525亿吨,较9月预测下调206万吨,同比增439万吨;消费量 4.527亿吨,较9月预测下调166万吨,同比增1504万吨;库存9429万吨,较9月预测下调27万吨,同比增318万吨。供需略有节余,期末库存同比略增,但供需地域性不平衡严重存在。因近期台风“鲇鱼”对亚洲稻米产区影响较重,泰国、菲律宾损失较重,预计11月全球大米产量还将下调。

  国际市场小麦等大品种预期减产,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均推动了市场对中国后市的粮价存有较高预期。而在世界流动资金均较充裕的形势下,农产品的价格洼地容易吸引热钱的炒高。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新一轮全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游资炒作“功不可没”。

  既然当前的粮食价格上涨,其深层次原因不是收购主体之间的“抢购”、多元主体抬价竞争所引起,那么,临时减少收购一两个收购主体,比如暂停中储粮的贸易粮收购,并不必然会导致粮价的下滑。

  据了解,由于吸取2008年粮价大起大落的教训,自今年秋天中晚稻开始成熟开始,国内一些粮食企业、包括中储直属库在内,对今年的稻谷收购就比较慎重。另一方面,目前南方普通晚稻收购价虽然已经达到107-110元/百斤,中档优质稻120-125元/百斤,高档优质稻130-140/百斤。据中华粮网监测,11月4日,江西南昌普通晚稻收购价117元/百斤,优质外引七号145元/百斤,黄华占125-130元/百斤,65002稻谷120元 /百斤。11月8日湖南省粮食主产县之一望城的普通稻谷收购价为110元/百斤,黄华占128元/百斤,湘晚籼13号130/斤。尽管如此,不少粮农仍然选择观望与等待。

  为什么今年粮农对中晚稻收购普通持更强的惜售心态呢?一是近年以来,粮农惜售心理存在持续加强的趋势。二是今年以来存在的通胀预期,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石油(柴油)等物价持续走高,更一步加大了农户对后市的预期。据调查,目前湖南湘阴县的尿素、钾肥、复合肥、柴油的价格分别达到2100元/吨、 3200元/吨、2250元/吨、6.28元/升,均比去年同期有20-50%幅度的上升。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对我国粮食市场的“排兵布阵”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正在千方百计扩大规模、拓展原粮收购、抢占销售网点。他们资金雄厚,敢打敢拼,有的公司就提出“暂时亏损3年都不怕”。并且目前来看,他们的收购暂时没有受到政策影响,比如限制他们的原粮收购形为之类。当前正值原来众多收购主体的短暂“空档期”,他们更会“乘虚而入”。比如,早在今年9、10月份,益海嘉里在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县江西金溪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签订了1.8万吨晚稻合作收购协议,率先进入了市场。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09/5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