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在中国南部产粮大省江西省,曾发现过疯狂的一幕——稻米尚未收割,但一场空前的收粮大战却已经上演。外资粮食企业、国有粮食企业以及民营粮食企业都参与到“抢粮”的大军当中。江西省抚州市东馆镇的农民游春荣感慨:“外地好多人到这儿来收购,他们出高价,(国家)粮管所出96元(人民币),他就出98块、99块,叫我帮他收购,他说有多少要多少。”
游春荣所说的“外地好多人”中就包括以往很少见的外资粮食加工企业。例如,不计收购成本的国际粮食巨头益海嘉里。这家大型跨国企业已经在江西建设了一个日加工大米600吨的大米加工厂,未来要达到日加工1200吨大米的能力,其主要的收购目标就是当地种植的稻米。
其实,在2008年,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国外粮企巨头就已经开始抢滩中国粮食市场了。除了新加坡的益海嘉里,还有法国的路易达孚等等。
外资粮商实力雄厚、嗅觉灵敏,他们的介入,使得粮食收购市场“暗战”加剧。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粮食购销总公司经理黄抚州已经感受到竞争的激烈:“竞争的对手相当多,像我们这个区,据我了解,有外资企业,到我们这里来购买粮,还有中央储备库轮换指标,以及个体加工企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源源不断到镇上来的购粮者让粮农们喜上眉梢,他们对今年晚稻卖个好价钱充满信心,纷纷开出了比往年高出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心理价位”,不少农民表示“少于100元就不卖”。
多元化收购主体以及外资的进入,短期内的好处是粮价上涨让农民得利,提高了中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前些年,因为种粮不赚钱,很多中国农民都放弃了土地而选择进城打工挣钱。但随着粮价的上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返回了农村,继续耕种。山东省平原县农业局农艺师张跃利就介绍说:“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在外边打工的有一些都回来了,这对他们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
就在当地,还有不少以往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也被高粮价所吸引,重新改种小麦等粮食作物。平原县的农民马利就是其中的代表。“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高,(种麦子)要比种其他作物要强,原来我们这都是产棉区。”
而河北省定州市农民黄庆勋则更为直接。“价格高肯定种,咱多种点,多变点钱,今年多种了,去年种了5亩(每亩约等于0.067公顷),今年种了9亩。”
但外资粮商加入抢粮大军,将导致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民营中小粮企面临倒闭的威胁或者成为兼并的对象。对此,江西省国有粮食购销总公司经理黄抚州说:“我们修好了仓库,准备来打仗,就怕没有仗打,怕粮根本进不了我们粮库。”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粮食需求大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在加大粮食生产的同时,强化政府对粮食市场的有力调控。因此,很多中国学者认为,粮源就应该掌握在国家手里,垄断地位不能打破。理由是,一旦少数企业能够控制中国庞大的粮食市场,其追求超额利润的商业目标,将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中国粮农对粮价涨价也并非一味高兴,其中还掺杂着担忧。
主要的担忧源于对农资价格、物价上涨的担心。黄庆勋和马利就表示:“就是担心农资上涨,物价上涨,老百姓就不行了。农资价格涨了,老百姓纯收入不就少了?”
那么,今年的农资价格究竟怎样呢?山东省平原县供销社副主任李振军说:“今年(农资的)价格,特别是秋季的价格,比去年略有抬高。按百分比(算)涨了百分之十。”
也因此,不少学者认为,粮食涨价是必须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院副院长马晓河此前就曾表示:“近年来,生产资料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每亩粮食生产的成本在上升,再不提高粮食价格,那农民就要减产,市场供求就逼迫价格要向上涨。”
而粮食价格也确实在节节升高。在中国重要产量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郊的黑龙江省信义粮油批发市场,大米的价格每过几天就会涨一些。
记者:“过一段时间还要涨是么?”
米商:“对,过段时间马上涨。”
记者:“啥时候?过多长时间?”
米商:“我估计过个5、6天吧,因为不是咱一家涨,明白?整个市场现在都涨了。”
虽然今年中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价格轮番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毕竟,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粮食市场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大起大落了。智慧的中国粮农并不渴望眼前的价格暴涨,而最希望价格稳定。比如河北定州市农民黄庆勋。“咱不希望高,也不希望低,保持一个稳定的价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