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专访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寻找粮价平衡点

网友投稿  2010-10-26  互联网

  当前粮食宏调的重点是“保供稳价”,既要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也要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徐淑君 点击:8次

  2010年国际粮食市场风云多变,俄罗斯等国禁止粮食出口,部分国家调低粮食产量预期,加剧了全球粮食紧张形势;受洪灾、粮食减产等因素影响,国内粮价也出现较大波动,一些收购企业在夏粮市场上还演绎了抢粮大战。

  农业部最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1日,全国已收获秋粮作物8.27亿亩,完成超过应收面积的七成。全国秋粮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大部分地区长势好于上年,产量有望再获好收成。 秋粮占粮食全年总产量约70%,对粮食市场供求平衡起主导作用。在国际粮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秋粮是否会出现价格大起大落?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时,宏观调控部门如何应对?期货市场在稳定粮价上能否有所作为?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当前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重点是“保供稳价”,既要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也要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基本面不支持粮价大幅上涨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是粮食收获季节,如何预判2010年的秋粮形势?

  曾丽瑛:我们刚开了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座谈会,研究分析产销和收购形势,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增产主要在东北的黑龙江。目前看,今年东北玉米、稻谷、大豆产量都会比上年有所增加。总体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秋粮收购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国内粮食市场一度出现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什么?夏粮的减产带给部分市场人士粮价持续走高的预期,如今秋粮的丰收对粮价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丽瑛: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生产成本推动、需求增长拉动、品种结构矛盾方面的原因,也有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国际市场传导、心理预期和资金炒作等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各个品种的情况又不一样。比如,冬小麦总产量2176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是连续第七年增产,但国内价格仍然走高,应该说小麦价格上涨的原因并不来自于供求面。而玉米、粳稻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需求增长较快,在国家持续增加库存粮食投放后价格已基本稳定。

  总体而言,粮食价格的稳步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这是我们共同的预期,也是粮食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

  但如果出现市场粮价大幅度暴涨,是不正常的,粮食市场的调控,既要防止价格大幅度的上涨,也要防止价格大幅度的下跌。既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又要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稳,库存比较充裕,供求基本面不支持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国家完全有能力保障市场供应。

  《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国际粮食形势比较紧张,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国际粮价一度暴涨。你怎么看待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可能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冲击?

  曾丽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市场关联度越来越高,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当前,对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品种来说,国际市场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主要是这三大品种国内产需基本平衡。因此,在近几年国际市场粮价出现暴涨暴跌时,国内市场粮价保持了基本稳定的局面。我想大家对此是看得很清楚的。

  玉米进口增加是企业行为

  《财经国家周刊》:谈到粮食增产,我们注意到,增产的1300万亩秋粮中,玉米达到1200万亩,这会对接下来的玉米价格走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曾丽瑛:当前国家玉米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证,玉米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变。今年玉米增产已成定局,玉米供求基本面同样不支持价格大幅度上涨。但当前影响粮食市场价格的因素比较复杂,我们对玉米市场价格还是要密切关注,适时适度做好市场调控工作,以保持玉米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

  《财经国家周刊》:既然玉米库存充足,为什么2010年玉米一度呈现加大进口的态势?未来是否存在大量进口玉米的可能性?

  曾丽瑛:据海关统计,2010年的1~8月,我国共进口玉米71.5万吨。我国玉米年消费量在1.5亿吨左右,国内玉米产量基本也保持在这一水平。今年国内玉米生产又获得了丰收,国家玉米库存充裕,因此,总体来看进口的数量不多,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起到一些调剂作用。

  当前,玉米进口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并不是国家需要进口玉米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玉米经营企业是否会增加玉米进口,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的需要和市场价格。

  《财经国家周刊》:与往年不同,2010年参与政策性收购主体增多。你怎么看待中粮、华粮等巨头抢购粮食的现象?7月份中储粮暂停收购小麦这是否是有意为之?

  曾丽瑛:粮食收购市场是放开的。无论粮价高于还是低于最低收购价,凡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都可入市收购。

  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明确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和适用时间。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由各承贷库点和委托收储库点按照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挂牌收购。

  在确定委托收储库点时,统筹考虑中储粮直属库、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华粮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及地方国有粮库,以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确保储粮安全,方便农民卖粮。

  新粮上市后,部分主产区适时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储粮总公司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受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市场价格上涨较快,不少地方小麦市场价格已经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按照收购预案的有关规定,在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时,国家停止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因此7月份暂停了最低收价小麦收购。目前,小麦市场价格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保持相对稳定。

  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财经国家周刊》:面对当前国内外的粮食形势,国家粮食局接下来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定调控目标?

  曾丽瑛:一是积极抓好秋粮收购工作,落实好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二是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规范粮食市场秩序,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三是继续做好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工作,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并适时调整销售品种、数量和底价,保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四是加强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切实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五是加强产销合作,指导销区有序做好到产区采购工作,优化库存地区布局,促进区域平衡;六是完善粮食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扩大监测范围,适时调整监测频率,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信息引导,稳定市场预期。

  《财经国家周刊》:你曾表示,期货市场服务粮食产业要有所作为,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在稳定粮价方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曾丽瑛:中国期货市场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做期货交易一般有两个作用,锁定风险和套期保值,在规范的期货市场能够发现价格。美国的农场主基本上都去套期保值,所以他们的期货价格能够反映出现货价格的趋势。而中国由于农户生产规模较小,很少有农民去套期保值、锁定风险。

  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参与度还不够,发展潜力还很大。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0-26/5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