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谷物:价格整体平稳,玉米仍有上行空间

网友投稿  2010-09-02  互联网

  谷物市场8月份行情回顾

  全球粮食短缺的预期成为了近期国际市场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然而8月份以来,国内通胀预期与国家调控的博弈愈演愈烈,在此情况下,粮食价格便呈现了高位震荡的态势。

  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八周上涨,肉蛋价格继续稳步上升,部分蔬菜品种涨幅较大。由于食品价格占CPI权重约为30%,前者的价格波动无疑会对后者的走势造成影响。业内人士预计CPI有可能在8月份突破3.3%,成为年内高点,不过随着物价下拉因素增多,下半年通胀压力将逐渐减轻。

  (一)、国家调控力度加大,玉米期价冲高回落

  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的关注焦点依然在供求失衡和国家调控之间,然而随着市场粮源的愈发紧张,政策调控力度也不断加大。在下半月,政策调控因素成为了主导期货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大连玉米期货主力1101合约在创下2006元/吨的历史新高后震荡回落。

  自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一轮大涨行情,为平抑市场粮价,国家有关部门自4月起就提前启动了国储玉米的拍卖活动。然而,随着国家临储玉米和中央储备玉米的相继出库,预期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玉米期、现货价格均在拍卖中继续上涨。5月份,有关部门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限制东北国储玉米竞拍的主体数量,并通过相应的监控措施来防止拍卖玉米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但从数次的拍卖情况来看,5月份至今,每周玉米的投放量均保持在100万吨,不过在8月17日举行的东北国储玉米拍卖活动中,投放量缩减至40万吨,这也是今年我国政府首次压缩拍卖数量,且降幅达到了60%,这就直接导致此次拍卖成交价格以1751元/吨的价格回升至年内的最高水平。拍卖的大幅缩量似乎也暗示着目前我国政府手中的玉米库存数量已经略显紧张。

  粮食产业的一位高管日前表示,目前中国玉米储备数量已较去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2008年所收储的玉米已经基本售罄。我国玉米储备量的不足必将增大我国政府在管理玉米市场方面的难度。不过,国家对市场调控意愿依然十分强烈。8月20日,国家再次对国储玉米进行拍卖,从而出现了拍卖历史上首次的一周双抛,而成交价格更是达到了1756元/吨的高位,成交率也在8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玉米年内不存在供求缺口,且当前国内玉米货源充裕,国家库存充足、布局均衡,政府拥有足够的市场调控能力和决心。于是,在8月24日的竞拍交易中,投放量突然从之前公告中的40万吨调增至100万吨。不过从投放数量来看,09年产玉米计划销售量为70.42 万吨,超出08年产玉米数量(20.57万吨)的3倍多。根据近几年国家在东北产区的收储情况来看,2008年的政策收购数量最为庞大,而2009年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中储粮在东北收购的玉米数量十分有限,09年产玉米的大量出库也使得国储库存的紧张程度愈发明显。此外,东北玉米交易细则也再度修改,要求自8月31日起,企业必须按新细则要求,提交《玉米日处理能力(日需求量)及定期报送统计报表证明》后才能购买东北玉米。此次交易细则的再一次修改更是彰显了政府对玉米市场监管的力度。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调控下,之前南北港口坚挺的现货价格也受到了动摇,港内贸易商的心态有继续变化中。对于国家调控力度空前的压力,北方港口价格开始向下小幅调整,平舱报价由2030-2040元/吨开始回落,不过较月初依然有30-40元/吨的涨幅。北方整港库存稳定在110万吨左右,但是贸易商发货心态开始显现积极状态。而广东港口价格也同现弱势,港口内优质玉米主流成交价格也小幅走弱,目前港内主流成交价格在2100-2110元/吨,但较月初的上涨幅度亦为30.-40元/吨,不过由于好粮依旧偏紧,价格还是相对坚挺。

  (二)、国际小麦价格大起大落,国内小麦价格保持稳定

  8月初,一则关于俄罗斯出现罕见的异常高温和旱灾,导致其国内小麦产量大幅下降,俄罗斯政府甚至颁布了临时禁止部分农产品出口的消息推动了国际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涨。美国三家小麦期货市场收盘大幅上涨,创下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CBOT9月合约涨停,即上涨60美分,报收785.75美分/蒲式耳,这是自2008年8月29份以来的最高水平。KCBT9月合约上涨53.50美分,报收780美分/蒲式耳。盘中该合约一度涨停,创下了2008年九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即786.50美分/蒲式耳。MGE9月合约上涨51美分,报收783美分/蒲式耳。盘中该合约同样涨停,创下了2009年六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即792美分/蒲式耳。

  USDA在8月份的报告中预计,全球2010/11年度小麦供应量大幅下调,预计下调1530万吨,预计总产量为6.4574亿吨。其中,由于7月和 8月初持续极端干旱及创纪录高温天气,导致俄罗斯小麦产量预测下调700万吨。不过,随着俄罗斯一再否认将大量进口粮食,芝加哥小麦期价自高点小幅回落。而国内强麦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大起大落的环境下,整体保持稳定的局面。月初在收购价攀升的推动下,CBOT强麦主力1101合约以2491元/吨创下历史高点,此后在国家调控的影响下,期货价格保持在2440-2470元/吨区间内震荡运行。

  从现货收购价来看,由于今年我国新麦上市以来,各收购主体的提价收购使得产区价格快速升高,较往年提前与陈麦接轨,并大幅高出政府托市价水平,在短期内涨至阶段性高位。不过,随着中央政府出台调控政策进行干预,包括部分企业、粮库自身也难以接受过高的小麦收购成本,华北主产区的粮库陆续暂停收购,剩余收购主体也开始下调小麦收购价格,共同抑制前期国产小麦现货价格的涨势。

  不过,进入8月份中旬,山东等地的部分主产区出现持续降雨,对小麦收购市场造成短期影响,造成农民对小麦价格的心理预期提升。同时,国内小麦的整体减产,部分主产区余粮数量因灾同比明显下降,也使得农民惜售心态日趋增强。在多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内期、现货市场维持强势箱体振荡的抗跌特征。

  (三)、政策施压,8月份早籼稻期价高位回落

  今年国家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强,管理通胀决心较大。为稳定市场粮油价格,国家不断出台调控政策来抑制市场炒作行为。在早籼稻收购期间,对早籼稻最低收购实施严厉检查,促使目前新季早稻收购市场运行正常。近日又出台了《关于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的通知》,将政府和企业两者的积极性都发挥起来,保障市场运行平稳。

  在国家政策监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8月份郑州早籼稻主力1101合约期货价格在短暂上冲至2200元/吨附近后震荡回落。而现货收购方面,随着国内早籼稻全面上市,稻米市场价格整体走势相对平稳,据了解,江西米厂及粮库早籼稻收购价为1960元/吨;安徽东至地区早籼稻米厂与粮库收购价为1920元 /吨。

  二、谷物市场9月份行情展望

  (一)、供需缺口犹在,玉米料震荡趋升

  1、养殖效益良好,饲料需求增加

  进入8月份以来,国内毛猪价格高位调整,以及玉米价格上涨,都使得猪粮比连续3周回落,但猪粮比较依然保持在6:1以上。目前国内畜禽养殖情况整体较好,不仅存栏量回升明显,而且养殖效益非常可观。

  截止目前,国内生猪养殖的盈利集中在100-200元/头,肉鸡盈利集中在3-4元/只,鸡蛋盈利在0.5-1.0元/斤,且部分地区存栏已经接近满栏。因此,进入8月中旬,国内饲料销量开始出现明显上涨,局部地区饲料销量上涨幅度达到了30%左右。随着传统的中秋和国庆假日的临近,养殖户有加大饲料投喂量以赶在节前出栏的需要,这将带动饲料销量大幅上升。

  2、双节临近,深加工企业对玉米需求放大

  8月份淀粉价格延续7月份的反弹势头,而随着后期中秋节的来临,终端需求量将继续增加。由于受前期淀粉价格不断走低的影响,淀粉买方一直都保持谨慎态度,采购量比较小。截至目前,淀粉下游企业及贸易商的存货不足,部分贸易商的库存量不足百吨。为迎接中秋节的到来,淀粉下游企业(如月饼企业)将会加足马力生产,届时淀粉下游企业和贸易商的采购积极性将会增强,淀粉市场需求将会放量。

  8月份酒精价格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黑龙江、吉林、山东及河南等地先后上调了出厂报价,涨幅在50-200元/吨不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下游需求好转,随着双节临近,白酒市场将逐渐进入旺季。在这种情况下,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将继续放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价格。

  3、外盘玉米保持强势,进口玉米优势不再

  由于我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因此,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饲料玉米消费量必然会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而受生产技术、土地、水资源以及天气等因素的限制,眼下我国玉米继续大幅增产的可能性较小,玉米供应缺口便出现逐年扩大的态势,此时进口就将成为填补国内供应缺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据海关总署23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7月进口玉米19.38万吨,较6月的64520吨大幅攀升201%。2010年1-7月中国累计进口玉米数量近28万吨,而去年1-7月份仅进口4000多万吨,这意味着中国进口玉米一下翻了70倍,可见国内玉米市场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苗头。

  4、后市展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储拍卖玉米已基本成为市场货源供应的主渠道,而国家将继续向市场投放多少玉米依然是个未知数。而从拍卖结果可以看出,成交价格和成交率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也表明市场需求的强劲和可流通粮源的紧张。

  虽然目前华北地区春玉米即将上市,但考虑到当地春玉米数量十分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因此,在今年北方产区新季玉米批量上市之前,国内市场的玉米流通量可能更趋紧张,其中优质玉米供应紧张的预期也将更加强烈。

  而国储玉米库存的日益消耗,不仅意味着后期政府对玉米市场调控难度的加大,同时为保证国内粮食库存的安全,在今年北方产区新季玉米上市后,中储粮应会主动入市进行补库,加上中粮、华粮等国有粮企与南北贸易企业、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这可能直接导致产区玉米收购市场形成多元化主体争收的局面,从而直接拉动收购价格的快速上涨。

  短期来看,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玉米市场,持续加强玉米市场调控,在政策的干预之下,国内玉米市场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但当前国储以及社会玉米库存数量都已大幅减少,而国内养殖业和深加工行业需求却依然旺盛,即使2010/11年度我国玉米实现恢复性增产,但在眼下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的背景下,预计9月份玉米饲料及深加工的供应缺口依然可能存在。同时,进口玉米成本的持续回升和国内粮食库存大量补充的需要,都将使得9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延续震荡趋升的态势。

  (二)、下游需求回暖,强麦价格或震荡趋升

  今年东北、华北等地出现了近四十年来罕见的低温灾害,造成北方麦区部分地区特别是播期偏晚的小麦产量,减产幅度同比去年较其他地区尤为严重。加上种植成本相对有所提高,使得农民对今年小麦价格的期望值明显抬升(部分产区农户1.10元/斤)。尽管目前大部产区新麦价格较前期有所回落,农民并未出现“卖跌”现象,而是捂粮待涨,目前多数产区仍保持在1980-2090元/吨,较政府规定的今年托市麦价格(按一等白麦)1880元/吨水平,仍每吨高出 100-210元。

  而由于作为饲料配方和畜禽养殖的重要能量来源,小麦与玉米之间存在一定的同质性,两者之间的长期价格水平也存在规律性关联。按照历年国内小麦和玉米的正常比价来看,价差一般在每吨100元-200元。而目前华北玉米价格保持在2000元/吨以上,与小麦价格缩窄至20元/吨-50元/吨,少数地区甚至出现持平或“倒挂”现象。由于近年国内产量增幅不及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我国玉米价格仍然处于上升通道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小麦价格料易涨难跌。此外,进入9月份,随着两节临近、院校开学,以及气温下降,面粉销量阶段性回升,预计小麦需求将趋于活跃,价格或震荡趋升。

  (三)、早籼稻价格或平稳运行

  今年我国早籼稻因灾减产,且农资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都明显增强了产区农民对新稻价格的预期。虽然相对于去年的最低收购价每百斤90元,今年粮库早籼稻的收购价已经有所提高,但如果早籼稻售价达不到农户预期的每百斤105元的水平,那么农户种植早籼稻的收入可能达不到去年水平。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9-02/4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