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秋粮丰收有基础 粮价上涨空间有限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8-26  互联网

  当前正值秋粮进入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恶劣天气、粮食产量、价格走高”似乎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众所周知,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能否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取决于秋粮。然而入汛以来,全国长时间、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8月19日,全国因洪涝、台风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64亿亩。在此背景下,秋粮生产能否实现丰收?粮价能否保持稳定?记者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陈萌山日前就当前秋粮生产形势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前洪涝灾害给秋粮生产造成了威胁,但是目前夺取秋粮丰收仍有基础。预计今年全国秋粮面积11.49亿亩,有望比去年增加1300万亩。其中,玉米预计比上年增加1200万亩,北方一季稻、南方中稻预计与上年持平。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够稳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频出:国务院新出台了施肥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而且中央继续实行的农业“四补贴”政策,补贴资金高达1345亿元,比去年增加70亿元。同时,中央继续提高水稻、小麦的收购价格,来引导农民的种植预期,促进种植面积的稳定。

可以看到,今年秋粮生产是在气候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展开的。受国内恶劣天气的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夏粮收购价格不断上涨。8月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CPI突破3%,加之国际市场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叠加效应,增加了人们对我国粮价未来走势以及通胀预期的担忧。

据国家发改委监测,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新麦价格高开且上市初期涨势较快。在国内粮价上涨因素中,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粮食市场有充足的粮源保证,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是有把握的。上述粮食品种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因灾减产的预期因素,但重要的是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作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极端天气频现令粮食生长状况堪忧,欧洲小麦减产可能引发粮食市场振荡,但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限。我国小麦、玉米、稻谷进口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除大豆外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都能自给,此前进口玉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抑物价,所以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当前农业受灾情况来看,今年粮食总产量仍将维持供求总体平衡,但秋粮生产形势不如预期理想,存在一定小幅波动,秋粮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性。

李国祥表示,粮价一旦上涨,其他农产品价格也会有所上扬,对CPI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粮价上涨可能会推高通胀预期,势必会增加国家稳定通胀预期的难度。他认为,判断价格走向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看占全年粮食产量70%以上的秋粮——特别是水稻、玉米两大主粮今年能否获得丰收。秋粮如果能获得丰收,对后期降低CPI乃至减少通胀预期都会有很大作用。

据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相关表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CPI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此前一些粮食品种的涨价是一种结构性上涨。同时,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使我国市场粮食价格水平在国家的调控下缓慢上升。从粮价总体的走势来看,目前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了稳定上升态势,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记者注意到,近期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纷纷采取措施,强力保障秋粮收获,为秋粮价格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夺取秋粮丰收,特别是抓好晚稻生产,全力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应对国际粮食市场新变化至关重要。”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8-26/4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