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减产,价格猛涨;五常大米事件仅是大米市场乱象冰山一角;品牌、品种、产地繁杂,炒作各种概念;外资兴风作浪
8月中旬,望着田里已经抽穗的稻谷,辽宁盘锦大洼县前二十里村的种粮户赵金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因为再过一个半月,自己的辛勤忙活将获得回报。这片30亩的稻田在10月份将产出3.6万斤的稻谷,老赵自家留下4000斤后,剩下的全部卖给来县里收粮的小贩。“如果按照去年1.4元/斤的收购价,将有4万多的进账,除去成本,一亩地纯收入是700元。”但老赵也有担心的地方,“不知今年大米的收购价会如何,另外前段时间的旱涝,再加上今年白霜会提早到来,可能会对粮食产量有影响,比去年收成要少。”
老赵对产量和收购价的关注,其实早已在国内的大米市场引发了实质性的效应。因为年初以来我国南方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早稻减产导致大米价格猛涨。据北京新发地粮油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8月15日,辽宁盘锦的大米价格是4.3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3.7元/公斤的价格上涨了17.5%,而且价格仍在上涨。而刚刚公布的商务部数据显示,粮食价格趋涨,7月份,监测的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同比上涨 7.6%,环比上涨0.6%。而俄罗斯近期对小麦的出口限制,再次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这无疑让各方更加绷紧了对国内粮价的敏感神经。自然灾害真的是粮价上涨的唯一因素吗?持续上涨的粮价是否会进一步推高CPI?粮价又将如何调控呢?
疯涨的粮价
记者近日从新发地粮油批发市场的各大米商了解到,尽管目前处于销售淡季,但米价上涨却成为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我这普通东北大米是每斤2.1元 -2.2元,最好的是黑龙江产的大米,大概是每斤2.4-2.5元,最近大米都涨了几分钱,像辽宁的还涨了1毛钱了。”一位刘姓米商表示。而另一位专营东北大米的米商也提到,“大概每斤涨了8分钱,像这一袋50斤的黑龙江产的人参米,以前是112元,现在卖116元。”对于米价的未来预期,他们表示10月份新粮上市后可能会对行情产生影响。“是涨是跌不好预测。”
批发市场粮价的上涨直接传导到终端销售市场。记者在北京的物美、家乐福等超市看到,袋装品牌大米的价格涨幅大概在20%―30%之间,以七河源5公斤袋装圆粳大米为例,原来是19.9元,目前是24.9元,而金龙鱼同等重量的生态稻、清香稻和原香稻大米,售价分别为36.9元、53.9元、69.5元。据刘姓米商透露,超市的大米一般都不是从批发市场进货,而是从大米生产地的厂家直接进货,批发市场并不掌握其进价。而那些高价品牌大米,有很多在批发市场中也是找不到的。“批发市场的大米涨价幅度不可能有那么大。”市民面对上涨的米价,直接选择购买的是那些正打折促销的袋装大米。“现在米价上涨,以前散装米1.4元/斤,现在都涨到1.7元/斤。”刘大妈正考虑换袋装米吃。而在一些社区的粮店,最便宜的大米也要2.2元/斤,最高的达到3.5元/斤,像上述的人参米,在粮店卖到2.8元/斤。
对于此轮粮价的上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初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南方早稻减产,大米需求增加,而灾害范围覆盖南方和北方的多个粮食主产区,使得市场对国内粮价上涨的预期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是农民惜售、企业惜卖,收购主体对未来粮价上涨形成了预期。而俄罗斯近期宣布停止对国际出口粮食,造成了国际上的粮食供给紧张,会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传导。
但近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除大豆外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都能自给,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限;另外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已趋完善,目标是促使国内粮价稳步、小幅上升,这个态势不会因国际市场冲击而中断。“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了稳定上升态势,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不过,该负责人同时也表示,要高度关注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农业灾害多发频发,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做好防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大米定价乱象
频发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进而推高粮价,但这是否是唯一的原因呢?
据此前媒体报道,目前消费市场上许多打着黑龙江五常“稻花香”旗号的大米,实际上是用杂牌米加香精拌出来的假冒香米,而从五常卖到外地的大米中,很少有纯正的五常大米或者纯正的五常“稻花香”。记者近期在各大超市采访时发现,前段时间下架的部分五常米也悄然上架,而且各品牌差价明显。像香满园的5公斤五常香米为59.9元,而七河源卖62元,龙泽天下2.5公斤的五常稻花香卖33.9元。“各家都说自己是正宗的五常米,但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大呢?”张大妈提出质疑。但五常米的“李鬼”现象仅是大米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在一家物美超市的粮油销售区,货架上摆放着大约有45种之多各类型各品牌的袋装米,除了金龙鱼系列的清香稻、生态稻、原香稻和雪粳稻外,还有包装上印着珍珠米、玄岩米、矿泉米、火山石板米等各种“名片”的品牌米,而这些有着各种“概念”的袋装米的价格则都不菲,某品牌5公斤矿泉米售价是41元,另一品牌的火山石板米为48元。据辽宁一家米业公司针对北京大米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大米品牌繁多,包装标识杂乱,打着包括品牌、品名、产地等各种概念,仅北京大米市场的品牌就达900个之多,不同超市之间,相同品牌的比率仅为 20%。“一个诱人的概念,可以使大米的身价飙升百倍,但其营养价值未必更高。”有营养学家直言,不同价格的米营养成分其实差不多。
那么大米价格如何确定的呢?
新出大米的价格是比出来的。比如现在2.5元/斤的大米,只要你拿来的新米样,在色泽、口感上比它好,你就可以卖出高于2.5元的价钱。”上述刘姓米商向记者透露,“像现在有些新米往往采取低价入市,等口碑做出来了,米商就加个包装做品牌,这样就可以调高售价了。”而要想大米卖得上价,刘姓米商声称,这主要取决于选种、大米加工这些环节。“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接受检验拿到一些认证,提高大米的附加值。”
CPI中的粮价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作为衡量通胀的核心指标,7月份CPI创下新高使得各界对通胀压力的担心再度上升,而粮价成为关注的焦点。此前的6月,中央高层先后三次赴河南、山东、河北等这些粮食主产区调研,强调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至关重要。而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夺取秋粮丰收,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国夏粮产量接近去年水平,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取决于秋粮。此番粮价的上涨是否会继续推高CPI呢?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第三季度食品价格将继续上升,是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出现了减产推高粮价造成的,下半年CPI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粮价的大幅波动。但考虑到当前我国粮食的库存水平、供需状况等因素,下半年粮价应该不会出现太离谱的暴涨。
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也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有能力保持国家粮食安全,但粮价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需要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已连续6年丰收,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库存结构合理,分布较为均衡,短期内粮食市场供应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但也应该看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期,粮食需求量依然刚性增长,而耕地的逐渐减少及收购价格提升能力的有限,客观减弱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增长,加之国际市场以及目前货币流动性过剩、气候因素等的影响,未来粮食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对CPI的传导作用不可小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调控粮价
趋涨的粮价也考验着国内的粮价调控能力。为维护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和存储粮油收购政策,严禁市场违规收购、哄抬价格等行为。发改委表示,受南方等地区灾害性天气影响,我国粮价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趋势,一些企业盲目“跟风”抬级抬价在短时间内大量收购粮食,致使农民惜售、企业惜卖现象出现,市场供求一时骤紧。这种做法扰乱了粮食市场秩序,给正常经营的企业带来困难,也不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
“应该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进行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指出,短期来看,如果当前粮价突然出现暴涨的话,应该断然采取措施进行限制。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手段,包括要限制投机,限定粮食的最高价格,高了你就是违法违规。但长期是要稳住农业、稳住农民的利益,要对农民要保持足够的政策支持,不要让农民也参与到这种投机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确实落实对农民的一些正当的补贴和种粮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而且要保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稳定。更长期来看,中国就应该注意到对农业的长期的支持,包括保护耕地,支持对农业生产的一种积极性。
国家粮食储备机制也被认为是调控粮价的重要手段。一些粮食专家和加工企业表示,从目前形势看,国际粮价会对国内粮价高位运行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影响并不会很大。关键在于国家坚持了现在的国有粮食储备制度不动摇,充分掌握粮源发挥“蓄水池”的作用,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价不出现异常波动。当前应坚持国有粮食储备制度不动摇,在此基础上,进行逐步完善和探索。如调整完善储备品种,针对托市收购、成品粮和小包装食用油等个别粮油品种探索市场化储备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