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个红色县域的绿色实践

网友投稿  2010-08-19  互联网

  8月13日离开长沙时,长沙的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穿京珠、走衡炎高速到达炎陵县城入住酃峰宾馆时,已是烈日当空的中午1时,但见窗外成荫的绿树随风摇曳,室内凉风习习。没开空调哪来的凉风?餐桌上碧绿的红薯叶、金黄的南瓜花、大红的南瓜汤、青嫩的黄瓜节已让记者垂涎,株洲市委副书记、炎陵县委书记李晖的即兴介绍更是让记者茅塞顿开:“炎陵的森林覆盖率达83.49%,位居湖南第一。这里是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神农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居亚洲第一,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氧吧!”县长周建光递来的名片也赫然写着:“吸亚洲第一氧:这里有负氧离子含量亚洲第一(每立方厘米13万个)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谷。”

  炎陵是著名的红色县。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见证了朱德、毛泽东第一次会面;这里开展过第一次连队建党等首创性的中国革命实践活动。全国红军标语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县在这里,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在这里。炎陵只有20万人口,因“邑有圣陵”――炎帝陵,而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酃县更名为炎陵,区域内2030平方公里,“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和庄园”,久慕炎陵可以“拜华夏第一祖、走井冈山第一站、吸亚洲第一氧、登湖南第一峰”,听了李晖书记的即兴介绍,记者有了即赴现场的冲动。下午3 时,正是长沙城地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的时候,我们一行精神抖擞地向神农谷开拨而去。

  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炎陵县委、县政府是如何带领人民走上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漫步在至今仍保存10万亩我国仅有的华中、华南、华东交汇处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里,记者向年轻而有思想、肯实干的女县委书记李晖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战略怎么定?

  头顶上已见不到蓝蓝的天,参天的古香樟、成盖的古红豆杉、古楠木将蓝天遮掩成严严实实的绿;身边流淌着潺潺的溪水,不时有山泉水从上而下,清凉透顶;脚下是长着青苔的石板路。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晖莞尔一笑:“不搞一届领导一张蓝图,立足县情抓落实。生态立县的战略还是2003年确立的。”2007年10月,炎陵县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编制《湖南省炎陵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目前该规划已通过省评审和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正在全面实施。近年来,炎陵县就是根据这个规划抓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抓小河流域水土治理、土地整治;抓城市污水处理;抓取缔污染企业、“三边”绿化等工程,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57%,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良好以上,县城河流达二类饮用水质标准。炎陵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大众最喜爱的湖南旅游目的地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炎陵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措施、发展机制,即按照“生态炎陵、开放炎陵、文化炎陵、平安炎陵、幸福炎陵”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战略,构建“以林养水活旅游、以水办电兴工业、以工哺农促生态”的大循环生态经济格局。李晖说,有绿色就有希望,有生态就有未来!“绿水青山”一定会换来“金山银山”!

  方式怎么转?

  在亚洲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区域的珠帘瀑布,一群旅客正在反复做着深呼吸。李晖指着他们说:生态旅游就是我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步。目前炎陵县正积极开展炎帝陵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炎帝陵创5A级景区、神农谷创4A级景区、红色旅游创3A景区等旅游创建工作。神农生态休闲体育主题公园、红军标语博物馆、神农湾酒店、农耕文化园、天星寨香樟温泉度假区、神农谷旅游综合开发等十大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天然氧吧”神农谷、“小庐山”大院、“绿色净土”梨树洲已成为众多旅客首选之地。炎陵县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门票收入2178万元,实现综合收入3.12亿元。今年1至7月,已接待游客90.3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18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78%和 85%。

  “环保工业和生态农业也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两大抓手。”县长周建光介绍,县里以九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提出了建设“生态型、规范化、花园式”新型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对九龙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实行严格的“生态”把关制度,每年都有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被拒之门外,对低排放、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则大开方便之门。今年上半年引进的9个项目都是低排放的新型工业项目,九龙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因其“生态型”的建设路子而先后成为“湖南省棉纺织产业基地、湖南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第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纺织行业特色基地、株洲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进单位”。

  在生态农业方面,该县依托空气纯净、土壤肥沃,且海拔高温差大、人口密度小的特点,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绿色认证制度,推行产品绿色论证和绿色消费扶持等制度。该县20万亩竹笋已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大院乌龙茶、神农铁观音荣获 “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种植规模达到3000余亩;“酃县白鹅”实现了株洲市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零的突破;大院萝卜、炎陵黄桃绿色食品复查换证和云里柰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柰李、星光强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辣椒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也已全部通过初审

  农民怎么富?

  炎陵是个仅有2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但这个小县的林业用地面积却高达258万亩,森林覆盖率83.49%,居湖南省第一。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该县林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率”的状态,让农民守着金山、银山靠山吃山?不符合县里“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让农民以山养山?该县先后经历过 5次改革,统了再分,分了再统,集体林权也先后5次变更,老百姓被折腾怕了,早就没了积极性。如何让绿色大县的农民富起来,真正让绿色演变成金色、实现绿色发展?炎陵县去年以来加快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山有其主户有其林。截至目前,全县现场核实率达98%,发证率为89%,发放新证9万多本,林改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组的高度评价。

  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全县形成了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林改的工作格局,动员了5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林改工作,共制订县、乡、村林改方案1647个,做到一村一策,一组一案。全县设立林权档案室16个,电子档案覆盖了全县所有林地。对集体经营的山林能均山的均山,难以均山的均林,难以均林的实行资源评估均利等多种形式,最大化地使权益平等的原则落实到位。全县家庭承包面积193.8万亩, 家庭承包到户率达91%,未到户的100%均股均利到位。

  为了让农民能从生态建设中获得绿色利益,县里组建了林业要素市场,出台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等文件,搭建林权和林产品交易、流转、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平台。通过林业要素市场这个平台,县政府从资金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并以县林调队为基础,强化林木林地资源评估力量建设,2009年,共评估流转林地面积3万多亩,农民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合租等形式,共成立了油茶、杉木、黄桃、楠竹等专业合作社(协会)10多个。青年农民邝卫华带领乡亲们成立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基地2000余亩,入社农民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获得了“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荣誉称号,专业合作社入选“2010年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绿色革命”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一是强化了分类经营,转变了反战方式,促进了生态保护。转变了商品林经营模式,全县以山权为单位,以15-30年为轮伐期,进行科学统一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逐年减少木材砍伐量,2009年减少采伐量4万立方米。确立了生态公益林重点保护区域,112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及时到户。实施了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国家重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2亿元投入林业,建立股份制林场100多个,3年来共完成造林、封山育林达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82.67%增长到83.49%,2009年获评“中国绿色名县”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同时,盘活了绿色资产,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实现绿色资源向绿色资产的转化,涌现了金工木业、霞阳板业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人造板、笋竹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杉木三层齿接板生产基地。木材价格较上年增长100-150元/立方米,仅此一项,可为全县林农多增收2000万元以上。2009年,林工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4亿元,税收增幅达150%,带动社会就业2万多人。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该县农民进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各乡镇纷纷出现抢购良种壮苗的现象。村民唐建辉最初听到又要林改时并没当做一件事情,但是随着改革推进,他打起了长期经营山林的念头。“我有30多亩油茶残次林,不结果,都说这次改革后70年不变、长期不变,我打算今年砍了老林子,栽种新的油茶良种。”

  林地有序流转,企业建基地、公司带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绿色经营模式在炎陵大量涌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炎陵县的竹笋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面积20万亩,6935户基地农民户平增收1700元。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10.3%,今年上半年增幅达20.95%。

  哪里有改革,就有突破;哪里有创新,就有进步;哪里有先行先试,就有发展活力。炎陵,这个森林覆盖率湖南第一的绿色之县,正靠着“两型”引领这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释放出巨大的力量,驶上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8-19/4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