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蔬菜价格连连上涨,不断挑战着市民承受的底线,从5元一把的藤藤菜,到12元/公斤的玉米,再到30元/公斤的黑豆……然而随着炒作之风渐褪,加上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相较前期也有了回落,但是到底能回落到何种程度,市民能吃上真正便宜的蔬菜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物价局官员。
现状
菜价环比降同比却翻番
近日本地蔬菜大规模上市,蔬菜价格普遍回落,来自盘溪批发市场的消息,与一个月前相比,我市蔬菜价格普降了三成。
“南瓜每公斤2.8元、土豆每公斤2.38元、丝瓜每公斤3.98元……菜价确实降了,但是和去年相比,这个菜价还是高很多啊。”家住大坪的刘阿姨在超市里看着绿油油的青菜不禁感慨,刘阿姨说,去年这个时候,超市经常会有特价蔬菜,尤其是冬瓜、南瓜之类的,每公斤价格都在1元以内,最高也没有超过两元,但是现在经过了一轮跌价后,价格仍然让她感到难以接受。
据了解,虽然本地蔬菜上市,让菜价开始往下跌,但是涨价容易降价难的情况却仍然很明显,部分菜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让人深感吃不消。一位批发商称,以藤藤菜为例,去年6月份藤藤菜的批发价为每公斤1元不到,而今年就算降价后价格仍停留在了每公斤2元多,还有每公斤2.5元的西红柿,去年只要1.5元。
分析
本地菜供应减少流通成本高
说起农副产品涨价,很容易让人想到的原因就是最近这半年以来的天气,以及涌入农副市场的游资,还有就是日益提高的政府粮食收购价。除了这些问题,重庆的菜篮子为啥还是降不下去?记者昨日采访了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该人士称与去年相比,今年农副产品上涨压力加大,三大问题导致降价难。
首先,蔬菜基地少了。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称,蔬菜价格上涨,除气候因素导致蔬菜减产外,主城周边原来的蔬菜基地被大量用于开发房地产,蔬菜基地转移到较远的郊县,且建设规模数量不足,我市大量的蔬菜靠从市外调运,增加了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来自盘溪批发市场的数据,因季节变化不同蔬菜所占比例有所变化,外地蔬菜最高比例大约为60%。
其次,流通环节多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也让农产品价格一路坚挺。物价局该官员称,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声称农产品价太高,但是农民却抱怨赚不到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流通成本过高,中间商获益过多。该人士称,据商务部统计,在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占50%左右,比欧洲高出两倍以上。这就造成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农民花费时间最长,成本最高,而利润却最小,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另外,虽然政策上有补贴,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粮价上涨和各种种粮补贴带来的实惠。
第三,生鲜仓库少了。物流设施薄弱、物流低效也是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之一。由于缺少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不少农产品只能在产地销售。农产品运输难、储存难普遍存在。虽然我市近年来交通设施建设有了飞速发展,但边远地区、山区及村道路建设滞后,影响农产品的收购与调运。缺少专业运输工具,不少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大;农产品专用仓库、冷藏库、保鲜库严重不足。
建议
减少中间环节 谁种地补贴谁
市物价局官员称,要想降低菜价,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鼓励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超市。改善农副产品物流运输环境,降低高速路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农副产品整体成本。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物价局官员表示,真正治本的办法就是改变粮食综合直补方式。据物价局调查,当前我市粮食生产补贴是按承包地补贴,没有直接补给种粮农民,这导致有承包地而没耕种田土的农户也有补贴,而耕种他人承包地的种粮大户只能得到自己那份承包地的补贴,削弱了粮食综合直补的意义,不利于鼓励农民种更多粮食。此外,要加大补贴化肥、种子力度,取消按田土亩数的补贴政策,切实把补贴政策落实到种田农户头上,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从而增大供应平稳菜价。
记者 陈柯
相关新闻
我市将投100亿
打造千亿蔬菜产业
华龙网讯(记者 谭柯 实习生 向婧)昨日,市政府副秘书长丁先军在中国西部(重庆)蔬菜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称,“十二五”期间,全市蔬菜产业将投入100亿元以上,打造重庆蔬菜千亿产业。
重庆人均实际占有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10年,重庆主城将建成10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的特大城市。按照人均年消费蔬菜440公斤计算,重庆主城商品蔬菜需求量将达到1400多万吨。”丁先军称,预计到2010年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800万吨以上,实现初级产品的产值300亿元,而从蔬菜的种植到蔬菜的销售加工超过1000亿元,把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和火锅调料加工基地。
“重庆将按财政增长的比例逐年加大对蔬菜的投入,加快蔬菜核心基地建设,建立财政对外销蔬菜辅助政策,提高外销均衡能力建设。”丁先军称,“十二五”期间,全市蔬菜产业投入将达到1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