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4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关系“民生怎么办”的一项重大课题。2009年5月11日,罗山县在全省先行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保)工作,农民缴纳一笔保险费,60岁开始就可按月领到养老金,花甲之年实现“老有所养”。
时隔一年,包括罗山在内的21个县(市、区)先后开展了保试点,越来越多的河南农民沐浴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眼下,罗山保运行如何?效果怎样?记者前往作了探访。
政策推动 罗山先行
罗山县庙仙乡周店村62岁的袁定贵是幸运的。2009年6月1日,他与另外3593名60岁以上的老人领到了县里发放的第一批养老金。之后,他的银行卡里,每个月都会多出101.3元钱。
“这样下去,再过3年,我一次性缴的15年保费3760元钱就全收回来了,还可继续享受养老保险的实惠。”5月19日,老人面对记者采访笑逐颜开。
袁定贵是按照罗山县干部群众俗称的“老办法”参保的。
据罗山县委书记郑志强介绍,2009年,罗山县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创村社会保障机制上快速“破题”,5月11日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保工作。2009年末被批准为全省保试点县后,罗山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意见,迅速充实完善了原来自行制定的“老办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新办法”。
从2010年开始,罗山开始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2009年入保的可选择“老办法”缴费,即每年缴250.7元或者334.3元,60岁后每月享受101.3元或者111.8元的原标准待遇;也可按“新办法”缴费,选择100~500元五个档次缴费,按新标准计算待遇,由基础养老金60元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2010年入保的,开始按照“新办法”。
缴费不多 受益不少
罗山的“新办法”规定,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只要应参保的子女入了保,老人就不用再缴任何费用,每个月就能拿到政府补贴的60元养老金。
龙山乡邵洼村69岁的张兴杰老人告诉记者:“去年我没参保,新办法出台后,我跟儿子一合计,只要他入了保,我和老伴一年就能领到1440元养老金,很划算,怎么能不入保呢?!”
记者问:“这些钱对你帮助大吗?”张兴杰老人满脸兴奋:“这些钱平均到每天虽然只有几块钱,但够我一天的盐、油、面条和煤球的开销了,不用儿子再给钱,我的生活全能自理。”
对于同村的尹开珍老人,养老金的作用就不是柴米油盐这么简单了。“保救了我的急!”老人今年77岁,身体硬朗,可老伴却长年有病。上个月,老伴突发脑血栓住院,急需1500多元,两个儿子都在外地。“不需孩子寄钱,我拿着银行卡把我们俩9个月的养老金1800多元取出来了,缴了医院的钱,还剩下几百元。”
保的惠民政策,迅速点燃了罗山农民的参保热情。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63.8万农业人口,应参保43.45万人,实际参保已达39.63万人,参保率91.2%。
好事办好 任重道远
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表示,虽然每月100元左右的养老金不算少,考虑到农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走高,农民领到保险金额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希望国家能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
而让龙山乡民政和社会保障所副所长成卫苦恼的是,保实施后,深受农民欢迎,而占该乡40%的非农人口积极要求参保,却因不是农村户口不能如愿。他认为应该尽早解决城乡接合部非农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让他们也不再为后半生担忧。
不仅如此,我省21个县(市、区)试点保后,将有1000多万农民受益。但相对于近7000万农业人口的我省而言,推动保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在去年27个省区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开展保试点的基础上,2010年国家将这一比例由10%扩大至23%,推进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保也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我们从罗山县参保农民喜悦的脸上,能够感受到,农村普惠式养老时代已渐行渐近。 (作者:记者 易军魁 陈 慧 杨晓东 胡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