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130天
菜价箭头向下
蔬菜真贵,今年以来,许多家庭主妇感到菜篮子太重,蔬菜价格上涨过快也成为推高CPI重要的推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其中,鲜菜价格同比增长24.9%。
我市4月份CPI同比上涨2.1%。与全国一样,食品及蔬菜价格涨幅占较大比重。不过进入5月,我市终于结束130天高位运行,平均菜价步入3元以下区间。
菜价首跌破3元/斤
周二,扬州市物价监测中心发布数据,当天监测的35种蔬菜价格的平均价在年内首次跌破每斤3元大关,预示将我市蔬菜价格持续130天高位运行暂告一个段落。
当天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上市蔬菜的品种和数量都较前期大幅增加,蔬菜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回落。在35种常见蔬菜中,12种蔬菜价格下跌、19种价格持平,仅有4个品种价格上涨。上涨的4种蔬菜中,生姜、山药、冬瓜都为非本地产蔬菜,市民家常食用较少,对“菜篮子”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介绍,随着气温进一步回升,本地露天叶菜上市品种和数量都激增,蔬菜的价格也自然地降了下来。茼蒿、菠菜、茉菜、刀豆、莴苣等蔬菜价格都较前期平均每斤下降了1元左右,同时本地大棚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椒等也都进入了上市高峰期,价格平均下降了30%以上,有效地平抑了蔬菜价格。
菜价高位运行130天
周二之前,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扬州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大米、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也在涨价,让家庭主妇倍感沉重。
昨天,记者从市价格监测中心获悉,自今年以来我市蔬菜出现了罕见的居高不下现象,蔬菜价格连续130天处于高位运行。2月中旬,在春节和雨雪天气的双重作用下,菜价一度冲上最高位。水芹4元/斤、黄瓜6元/斤、青椒3元/斤、西红柿3.5元/斤、茄子6元/斤,许多市民都感觉菜篮子特别“沉”,菜场上很难找到3元/斤以下的蔬菜。我市物价部门监测的35种蔬菜平均价达到了历史高点3.93元/斤,其中单价在6元以上有蔬菜就有7种,占市场蔬菜20%以上。
往年春节过后,蔬菜价格将按照惯例走低。然而,今年的下行速度却十分缓慢。蔬菜均价到了4月中旬均价仍旧位于3.2元/斤高位。
蔬菜价格的居高不下,让老百姓越发感到菜篮子的沉重。于是一些习惯于“算小账”的精明市民开始寻找购菜攻略。自今年春节以来,家住安庄小区的黄阿姨每天上午都会骑车,去离家数公里之外的蔬菜批发市场买菜。与黄阿姨同样会算账的王大妈则选择每天晚上买菜,每天晚上八九点左右,超市都会对卖不出去的蔬菜进行打折处理。为了省钱,许多市民开始留心自家小区周边的菜场那家最便宜,菜场什么时候菜最便宜。
与市民一样,许多餐饮企业更是精打细算,做足成本核算工作。为了应对大蒜价格的疯狂,许多饭店都取消了菜单中“蒜蓉生菜”。
菜价降了,
市民松了口气
昨日下午,市联谊蔬菜批发市场一如既往的忙碌。菜价“高烧”渐退,上市量却持续飙升,每日千余吨的各类蔬菜,从这里输送到镇江、盐城、扬州的各农贸市场。
“菜价有升有降,市场规律,知道迟早要升,但没想到会那么高!”市民姜女士,提及几个月来的菜价,仍心有余悸。事实上,从市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信息看,扬州的菜价高位运行,已超过了130多天。也就是在几天前,蔬菜价格才开始回落。市民姜女士回忆这段日子,感叹地称:“20多年了,扬州这么长时间的高菜价,我还没遇到过。”
高价运行的130多天,姜女士不得不思考着家中的饮食,过去的几个月,她几乎每天都要忍受孩子的抱怨。“菜越来越没味了,因为我不放姜,不放蒜……”姜女士说,她家一个月要承担近3000元房贷,家中的两个老人,一个住院一个长期吃药,菜钱,只好能省些就尽量省些。
几天前,青菜突然降价了,黄芽菜都降到了1元左右,她兴奋地采购了几十斤堆在家中。“要天天吃,把‘叶绿素’补回来。”姜女士在蔬菜批发市场内挑拣着生姜,之所以乘5路公交车颠簸了半个小时到联谊蔬菜批发市场买菜,她说,在市场内买蒜和姜,哪怕商家要的再狠,也比外面要便宜得多。一天的用菜,如在市场选购,能省出10多元来。
“菜价降了,降了不少呢!”不少市民提到菜价降下来,都比较兴奋。“哪怕每一种蔬菜涨一毛钱,都会影响到不少市民的家庭生活。”
扬城夏季菜价
将稳中有升
涨幅同比在12%-15%之间
部分炒家操控菜价为何能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菜农与炒家之间存在产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市物价监测中心主任朱安华认为,平抑菜价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及时发布菜价信息,让菜农、消费者及商家都及时掌握价格行情。我市物价部门目前已经在市区东南西北中各个部位、多家农贸市场设立专职的蔬菜采价员,每天早晨6点进场采价,9点将各种蔬菜价格上报,然后由物价部门统一汇总后,通过相关报纸、网站向社会发布。不仅扬州的消费者能够及时掌握蔬菜价格行情,甚至千里之外的蔬菜产地的菜农、经营者都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
“今年夏季我市蔬菜价格将稳中有升,预计涨幅同比在12%-15%之间。”物价监测中心相关人士介绍,从目前统计的数据看,蔬菜的整体批发价呈下降走势,11个省监测的常用蔬菜批发价呈现:8降、1升、2平态势,平均批发价也从前期的每斤1.88元下降至1.66元,降幅超过10%。其中跌幅最大的为黄芽菜,从五月初的每斤0.75元跌至0.4元,仅为四月高峰期1.3元的三分之一。除冬季蔬菜山药价格上涨外,黄瓜、青椒、土豆、茄子等大众蔬菜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蔬菜价格仍然较高。”该人士认为,由于每年夏季6、7、8三个月,扬州雨水偏多,容易形成涝灾、渍害对蔬菜生产不利,蔬菜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再加上,蔬菜生产受人工费、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的影响较大,在成本上升的拉动下菜价也会小幅上涨。综合各种因素,预计今年夏季我市蔬菜价格将稳中有升,比去年同期上涨12%-15%。
大菜商自述游戏规则
“菜是啥?就是股票”
菜价,还有没有水分?
今年以来,由于受寒潮、雨雪、倒春寒、自然灾害及运输成本上涨的影响,全国蔬菜价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菜价高位运行超过130天以上。但对于扬州来说,不少菜商同样坚持着这样一个观点:“全国都涨,扬州市民也能吃到价格略低的菜。”
昨日,坚持扬州应吃低价菜的菜商老赵,称自己在市联谊蔬菜批发市场打拼了十多年。每日凌晨,南京、镇江、盐城及江都、宝应的菜商,都蜂拥到联谊抢购。可令他想不通的是,同样在联谊批发市场采购,一江之隔的镇江,菜价比扬州相对便宜。
老赵给记者介绍蔬菜上到餐桌的几次“抬价”。从产地批发来,运输成本等就已产生,到了市场,净菜的成本也要算入,这些对扬州和其他地区的市民来说,基本平等。
不平等的是,进入农贸市场的环节。“无论他们多少钱批发的,都会参照全国甚至其他地区的菜价出售,这无形中赚取了更多的差价。”老赵说,他一天要给市区农贸市场几百个摊位供菜,按照成本计算,应比批发至其他城市的蔬菜要低得多。但市区菜贩盈利点却比其他地区高出不少。“就如从小商品市场批发的东西,按商场内的价位卖。”
大菜商们的“拼杀洗牌”
对于有菜商囤菜抬高价格,菜商们
并不回避:他们能这么多年在某种蔬菜上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这个。事实上,这种囤积,在他们看来,只是为菜价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降低赔钱风险的倒逼压力。而这种压力下,最终受罪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菜商王栋(化名)如此描述这种游戏:在这种压力下,资本不厚实的菜商,就如寒流中的孱弱者,一般抗不过涨价前的寒流。每一场涨价的寒流,都有一批从事蔬菜生意的孱弱者“倒下”,他们的倒下,将为硬扛下来的菜商,留下了空间——只要菜价仍在国家的监控下,永远不担心大家倒下。
因此,在市联谊蔬菜批发市场,通常会出现一个外界看来不可思议的现象:一种蔬菜越是面临着赔钱,越是有更多的菜商疯狂地调货,越赔越卖,坚持到最后的,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
在疯狂的背后,王栋毫不避讳,还有另一只手在运作。在越来越赔的形式下,越来越多的菜商开始退出,市场的供应量就会有所减少,而扛得过去的菜商,一边疯狂地陪着玩,一边则是在产地不停地囤货,而进行短期的“包地”,则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处了那么多年的朋友,我不可能告诉你这些。”王栋坦言,说这些他有压力。
“菜是啥?就是股票,你看不懂它的价值。”王栋说,所谓的包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承包。而是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向菜农提前预购但不采摘,预购的价格自然要便宜的多,如果不是承包大批土地专门种菜赚钱的菜农,一般菜农很少能在这“游戏”中讨到便宜。
月有阴晴圆缺,行情也有冷暖,一旦市场运作将行情调整到“暖”期,发财的机会来了。
王栋说,扛过一段日子,坚持下来的就开始“江河细流”,一点点地往外吐货,市场行情上貌似紧缺,价位也会持续高涨。“这种游戏,可玩大也可玩小。”王栋透露,毕竟市场是对所有人放开的,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就如炒股一样,不靠这种游戏“杀死”一批,只能大家越赚越少。他坦言:“别看前面一直在赔,可后期时一货车菜就能赚足所赔的钱。”除去本钱,5车黄瓜赚了13万,就曾发生在王栋的身上,而那次游戏他足足先赔了6万进去。
除了菜商这种“拼杀洗牌”的游戏,菜贩与菜商之间的博弈,往往也能影响着菜价,但在市场的需求下,这种影响一般很小。“在蔬菜不很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这边一抬价,他们就好像形成了同盟一样,要么不批发要么少批发。”王栋说,毕竟蔬菜是时鲜货,菜贩只要集体抵制他们几天,他们就得降些甩卖。
“要想做菜生意,就不能将菜当菜!”王栋说,蔬菜的价值按照定义来说,也无非是农业成本和运输的劳作之间的总和,可市场上的菜价则玩的是另一种价值。“菜价不涨那还能叫菜价吗?想想股价,你就明白了!”昨日下午,王栋如此概括他理解中的菜价。
多变的气候是祸首
也不排除人为炒作
今年以来,全国及我市遭遇特殊多变的天气,是造成蔬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罪魁祸首”。市物价部门相关负责人分析,年初的寒潮、春节前后的大雪、我国大面积冰冻以及扬州地区特有的倒春寒等五种灾害性天气,长时间持续交织在一起,从而导致蔬菜生长缓慢,小青菜、菠菜、药芹等本地蔬菜上市量仅为往年同期的一半。例如,由于上市量不足,3月8日扬州菜场小青菜售价高达3.5元/斤,创下十年新高。
“近几年蔬菜价格一直在涨,只是今年涨得厉害一些”。市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来,蔬菜价格一直呈现缓慢上涨的趋势。这几个月蔬菜价格居高不下,除了季节性影响外,用工成本、运输成本、化肥农药等一系列成本,共同推动了蔬菜价格的上涨。拿人工来说,去年雇佣一个工人,每天50元,今年报出80元的价格,才有人干。“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联谊市场经营西红柿批发生意的张先生说,因为今年春天低温,为了保护西红柿,他们在大棚里面还要搭设小工棚,成本增加;另外,因为上市推迟,人工费用也增加了不少。除了人工,农药、化肥、种子等各种农资的涨价,批发商门面房租、运输成本、人工等费用的上涨等,也需要在菜价中消化。
“市场蔬菜品种多样化也是近几年蔬菜价格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江苏联谊批发市场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扬州市场常见的蔬菜品种有50多种,加上供应宾馆饭店等行业的特色蔬菜,总种品肯定不会少于百种。而扬州目前有蔬菜基地50万亩,其中10万亩为种植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等种品的大棚蔬菜基地,目前日上市量近百吨,仅满足市场的三成需求。市民餐桌上大部分蔬菜都必须依赖于外地供应。外地一有风吹草动,市场上蔬菜价格立马就会出现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