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多种因素形成合力 预计新麦高开高走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5-11  互联网

  距离夏粮收购还有不足1个月的时间,前期国内的低温霜冻天气以及5月气温的迅速回升,都将为国内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不确定性。2010年夏粮的产量、质量以及小麦收购的形势成为各收储企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今年江苏地区小麦开秤价将受生产情况、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小麦库存量、现货市场价格运行以及国家去年收购的小麦拍卖行为、农户的销售行为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可以说今年小麦收购行情难以捉摸,市场存在的变数十分复杂。

  结合当前小麦的市场行情以及前几年小麦托市收购情况,笔者认为2010年的夏粮收购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农户惜售心理较强,各粮食采购商、面粉加工企业、农村经纪人等收购主体竞争激烈,将形成抢粮局面;另一方面,小麦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收购风险较高。预计今年江苏地区小麦开秤价格在0.95元/斤左右,优质小麦尤其是江苏红麦将成为各采购主体的抢手粮源。我认为今年江苏地区托市小麦收购价格将呈现“高开高走、阶段性回调、继续上涨”的阶段性特点,理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宏观面:国内经济回升势头向好及通胀增强,助推小麦价格上涨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的经济恢复过程中,各类商品价格都出现了明显反弹,农产品价格的涨幅相对落后。随着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加快、通胀将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助推器。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一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加大货币资金回笼的力度,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国内通胀的担忧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将抬高小麦的市场价格。

  二、政策面:托市收购底价及竞拍底价逐年提高,小麦市场收购价格一路走高

  2009年10月国家就确定了2010年新产小麦(三等白麦)的托市收购价格由1740元/吨提高到1800元/吨,红麦以及混合麦由1660元/吨提高至1720元/吨。

  从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至今,小麦最低收购价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相应的小麦市场价格也一路上涨。

  我国小麦市场呈现明显的“政策市”,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粮源,截至目前国家08和09年小麦库存量约3000万吨,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山东和河北,其中河南剩余最多。国家小麦每周拍卖投放量的多少以及竞拍底价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国内小麦市场的价格。

  托市小麦拍卖底价的上调将会提高小麦市场成交均价,进而推动小麦市场价格的上涨。截至目前国家已7次上调托市小麦竞拍底价,由于当前托市小麦拍卖底价与今年收购价基本相同,考虑到最低收购价小麦顺价销售和防止转圈粮等因素,托市小麦销售底价仍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

  据统计,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累计收购4004.6万吨,较上年减少198万吨。其中,白麦收购量约为3797万吨,混合麦207万吨;不完善率10%-20%的小麦共占146万吨。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自投放以来,累计投放1875.73万吨,共成交931.41万吨,其中白小麦成交740.45万吨,混合麦成交190.96万吨。

  当前低、中筋红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1960元/吨,高筋红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020-2030元/吨,大丰9023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020元/吨,即使剔除陈粮、新粮价差因素,其价差仍然较大。国家能否如期启动小麦托市收购预案,或是否会对托市政策进行调整,值得关注。

  虽然国家掌握大量的小麦库存,但国家大批量的小麦投放并不是打压市场,而是稳定市场,国家对小麦市场宏观调控的意图是使小麦价格逐步温和上涨。

  三、市场面:粮食收购主体增加,竞争激烈,农户惜售心理增强

  从市场层面来看,市场采购方的多少、采购策略以及农户的销售力度、销售策略将直接决定夏收期间小麦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收购价格。具体从采购方和农户来看:

  1.粮食采购主体多,竞争激烈,优质粮源抢手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逐步调高托市小麦收购价格,参与托市收购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今年夏粮收购各主体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优质小麦(江苏红麦)将成为各采购主体的抢手粮源。参与今年夏粮收购的市场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1)粮食储备企业。目前部分粮食储备企业因对后市持谨慎态度尚没有轮出小麦,但南方销区(上海、广东、福建以及浙江)部分粮食储备企业已将小麦轮换完毕,小麦收购属于季节性收购,储备粮轮入有时间限制,因此储备企业将会积极入市收购,进行补库。

  (2)面粉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单凭托市粮拍卖获得粮源,成本较高。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加工企业,特别是处于小麦产区的加工企业将会积极参与收购,以降低购粮成本。虽然面粉加工企业受资金和仓容限制,但由于其开工率弹性很高,一旦小麦收购期间价格上涨,面粉加工企业将提高开工率,加大小麦的采购力度,其收购价格将会对市场有较大影响。近几年,江苏地区兴建了很多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江苏地区面粉企业数量大幅的增加,将对小麦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以往江苏地区的小麦以销往南方广东、福建等主销区为主,而随着江苏地区加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江苏地区的小麦流向将会悄悄发生转变,发往南方的货源逐步减少,以本地消化为主,这将进一步增加江苏地区小麦收购期间的竞争程度。

  (3)当地粮食贸易企业。这类企业掌握当地小麦质量情况,采购网络完善,更易于把握当地的行情,且采购当中有很大比例的自营粮,对当地小麦收购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4)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小麦产地的各处,他们分布分散,对市场行情敏感,且数量巨大,据粗略统计,仅兴化地区具有收购资格的就有1600多家。部分农村经纪人有一定的仓容和船只,他们积极参与粮食的采购,待价销售。虽然农村经纪人拥有的仓容量相对不高,但由于其数量巨大,且具有很强的“追涨杀跌”的投机心理,他们的采购、销售策略将加大收购期间价格的波动。

  (5)国有粮食企业。这类企业是小麦托市收购的主体,他们有银行贷款的支持和大量的库容,同时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6)外资企业。这类企业主要通过委托当地企业或驻点进行收购,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及销售渠道。

  这六大类市场采购主体将在夏粮收购期间争抢粮源,尤其是优质粮源,激烈的竞争必将推高粮食的收购价格。

  2.农户惜售心理逐年增强,推高粮价,收购难度加大

  这几年小麦收购价格呈现收购过程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很多农户因为前期售粮集中,失去获利机会,农户对小麦收购后期看涨心理逐年增强。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特点,农作物种植人口多,人均种植面积少,不同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的大农场主制。这种特征决定了我国小麦的销售方数量庞大,销售量少,农户的销售心理预期直接影响着市场上可采购的粮源数量。目前,农户的收入模式多元化,不仅仅靠生产粮食生活,且当地都有小型的作坊式粮食加工企业,在物价上涨以及小麦看涨心理预期影响下,农户将会减少小麦的销售,一部分留作口粮,用来制成面粉使用,同时将延缓商品粮的销售进程,谨慎销售。影响农户惜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投入成本大幅增加,最低收购价对农民卖粮吸引力不大。上游农资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干旱、低温天气导致的种植成本提高,均使得农户增强提高小麦销售价格的心理预期。

  (2)农户囤积粮食待价而沽。目前玉米、稻谷价格一路上涨,而小麦价格相对较低,且小麦收购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使得不等钱用的农民选择坐观其变。此外,根据往年经验,粮食销价当季偏低,季尾攀高。不少农户预期粮食价格会翘尾上涨,加重惜售心理。如图

  (3)多元主体参与收购,加剧农户“惜售”心理。当前粮食收购市场竞争加剧,农户售粮渠道日益多元化,也加剧了农户“惜售”心理。

  四、生产面:气候异常,09冬麦的产量、质量令人担忧

  2009年是20多年“暖冬”以来的首个“冷冬”,入冬时间早,气温持续偏低。受其影响,华北部分地区冬小麦返青期比常年偏晚7-20天,这将直接导致小麦成熟期推迟。

  今年4月份我国北部和中东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气温起伏较大,冬小麦发育期推迟;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黄淮、江汉、江淮北部中下旬出现低温霜冻,部分拔节至孕穗的冬小麦受冻,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上中旬低温、阴雨寡照突出,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

  4月出现的低温霜冻天气将对江苏小麦造成不利影响,小麦小穗冻伤,部分地区影响结实率,穗粒数将可能减少,部分田块有畸形穗,个别小穗将被冻死。分地区而言,小麦苗情长势淮河以南地区较好,淮北相对较差。低温天气可能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小麦成熟期将会被推迟。

  江苏、安徽小麦成熟期的推迟对小麦的产量以及质量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农户为了不影响水稻的种植,会在小麦完全成熟前进行收割;另一方面,江苏、安徽位于江淮流域,小麦成熟期的推迟,使得小麦更易受梅雨季节的影响。两方面均会极大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小麦主产区苗情情况较弱,各受灾地区纷纷加强后期田间管理,进行增水追肥、护墒保温等田管措施,这均将提高农户的种粮成本。

  预计5月份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正常略偏高,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中北部降水偏多,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将补偿前期热量不足;由于目前冬小麦发育期偏晚,灌浆乳熟期可能延迟,气温偏高将使冬小麦遭受“干热风”危害的风险有所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江淮中南部、江汉东部、江南大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低温多雨将不利冬小麦灌浆成熟和收晒。

  相关人士对今年总体农业生产严峻形势,都达成了共识,今年小麦总体减产的局势已定。

  五、相关品种玉米、稻谷一路上涨,比价关系失衡,小麦价值相对低估,形成“洼地”

  2009年底至今国内玉米、稻谷价格一路上涨。截至目前本地安徽09年产二等玉米价格在1980-1990元/吨,东北08年产跨省移库玉米2020元/吨左右(均为散装价格);粳稻价格2900-3000元/吨;低、中筋红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1960元/吨,高筋红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020-2030元/吨,大丰9023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020元/吨。按照正常农产品比价来看,玉米价格应比小麦低0.1元/斤,小麦价格比粳稻价格低0.1元/斤。但按照目前玉米、小麦、粳稻市场价格来看,小麦的价格明显偏低。

  目前09年玉米减产幅度的预期、农户惜售、2010年玉米播种时间的推迟以及国家对养殖业的扶持推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2009/10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5亿吨,比早先的预测下调了三个百分点,也比上个年度减少9%,为压制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势头,虽然国家目前连续三周在东北抛储玉米209.0292万吨,但基本全部成交,效果有限,据了解国家掌握东北地区玉米500万吨,为解决国内玉米供需偏紧的格局,国家已开始转向美国采购玉米,但采购的数量以及未来国际玉米价格的走势值得关注;截至4月21日,黑龙江地区农民手中稻米为10%,约160万吨,黑龙江2009年新粮上市至2010年3月末,铁路外运稻米440万吨,同比减少112万吨。由于玉米、稻米市场不像小麦市场具有明显的“政策市”,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有限。

  目前小麦与玉米和粳稻的比价关系失衡,农户自身在种植小麦的同时也是养殖户,他们对饲料有一定需求,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户将减少小麦的销售,将其用作饲料使用,从而减少市场小麦流通量。若玉米、稻谷继续延续上涨态势,小麦与玉米的替代效应将愈加明显,小麦价格将受此带动跟涨。

  综合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今年夏粮收购的基调是高开高走,优质粮源争夺激烈;同时因小麦价格处于高位,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经营风险加大。

  夏收前需密切关注以下几方面:1.天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玉米、稻谷后市的走势;3.托市麦、进口麦的投放量和成交量的变化;4.关于2010托市小麦收购的具体细节及政策;5.国际小麦市场走势及国家宏观经济动态。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5-11/4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