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夏粮主产区紧抓农时全力以赴打好丰收攻坚战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5-12  互联网

  初夏,正是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节,记者在我国夏粮主产省河南、河北等地采访,但见一片片绿油油的麦浪随风翻滚,农民在地里忙着追肥、锄草、打药。在经历了冬季和早春持续低温考验后,我国夏粮主产区正紧抓农时,全力以赴打好丰收攻坚战。

  狠抓“早”突出“好”推动苗情转化升级

  在连续6年丰收之后,我国夏粮主产区小麦生产遭遇多年罕见的不利气候条件。

  去年11月份以来,北方麦区连续出现多次寒潮,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多,光照时数不足,有效积温比往年明显偏少,造成小麦尤其是播期偏晚的小麦越冬期生长量不足。今年初春,河南苗情比大旱之年的2009年还差,一、二类苗同比偏少19%。河北省气候更为异常,不仅降温降雪早,而且冬季气温持续偏低,受天气变化影响,小麦越冬早、冻害重、返青迟,有效生长期减少1个月左右,造成群体不足、个体偏弱。

  针对小麦管理出现的不利情况,河南、河北各级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抓一个“早”字,突出一个“好”字;千方百计促苗情转化升级。

  两省提前下拨了近百亿元中央和省级惠农资金,让农民早使用。河北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00万元,对700万亩三类苗浇水追肥进行补贴,发挥导向作用,支持农民开展麦田管理。

  在资金、政策的支持下,北方麦区各省迅速动员干部群众,以三类苗、偏弱苗管理为重点,以增温保墒、促弱转壮、增加群体为主攻目标,打响了一场抗灾夺丰收的攻坚战。

  科学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为了促进苗情向好的方向转化,搭好丰产架子,河南、河北省组织数万名科技人员下田间,全力为小麦春管保驾护航。

  河南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派出近1.4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4.8万个行政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做到麦田管理技术服务责任到人、服务到田;还采取专家讲座、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传媒手段,向农民宣讲春管技术,努力将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据统计,全省印发技术资料660多万份,举办培训班4000多期(次),培训农民540多万人次。

  河北省提出自3月15日至6月25日,开展“抓春管、促转化、保夏收”的“百日会战”,动员全省农业部门狠抓春季田间管理措施落实,重点搞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河北省农业厅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市级农业部门安排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县级农业部门安排不少于一半的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投入“百日会战”。

  各地组织农民普遍进行浅中耕,以达到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消灭杂草、促苗早发快长的目标。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广大农民科学运筹肥水促弱稳壮。全国产粮第一大县滑县的农民说,对于亩群体不足的三类苗麦田,我们趁雨雪早追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快长,努力增加亩成穗数;还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拔节中后期进行肥水管理,并结合浇水追肥。

  针对病虫害多发情况,河南、河北等夏粮主产省还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基本遏制了小麦病情高发的态势。

  狠抓后期管理力争抗灾夺丰收

  记者在河北正定、栾城、赵县、宁晋等县采访发现,许多麦农正在为小麦浇水。正定县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1.6万亩,与去年持平。县农牧局生产科科长李复平介绍说,去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为501公斤,总产量超过15万吨。

  “往年5月1日前两天或者后两天小麦就抽穗了,但是现在的小麦还在育穗期,抽穗估计比往年推迟一周时间。”李复平说,虽然今年小麦有效生长期比往年减少1个月左右,但是决定小麦最终产量的还有小麦灌浆期天气是否晴好、麦穗长短、千粒重等几个要素,所以麦农继续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争取少减产或不减产还是有希望的。

  邢台市宁晋县换马店镇北楼下村村民杨乱水正在为小麦浇水,他家里种了8亩小麦。杨乱水告诉记者,听农业专家说,今年麦苗矮小,不易倒伏。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施肥管理,今年收成也许还能转好。所以,虽然今年苗情差,还是加大投入水肥管理,否则收成更不好。

  河南省息县路口乡赵楼村的胡应喜是个种粮大户,村里打工出去的,小户地少的,统统把耕地转租给他来种。胡应喜正忙着组织人用肥料喷洒小麦叶面,他说:“这样可以增加小麦千粒重。我还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做到风雨前不浇水,防小麦倒伏。”眼下,胡应喜承包的140多亩小麦植株健壮,长势喜人。

  河南省农业厅负责人指出,随着小麦进入灌浆期,病虫、自然灾害也进入多发期,河南省要求各地以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为重点,养根护叶,增粒增重,力争抗灾夺丰收。

  据河南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夏粮播种面积7950万亩,同比增加20万亩,3月下旬以来全省小麦苗情长势较好,丰收在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5-12/48022.html